首页 / 木雕行情 / 甲骨文的早期搜集与流传

甲骨文的早期搜集与流传

甲骨文的早期搜集工作,如前所述,是从王懿荣开始的。凭借他的特殊地位、雄厚财力和较高识力,他在认识到甲骨文的性质和价值后,立即开始积极购求、收藏。王懿荣是当时长于金石学的著名学者,在清末的朝野士大夫中,尤其是在山东缙绅中声望甚高

早在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秋天,王懿荣最先从山东潍县古董商范维卿处买到12片甲骨,每片二两银子。他所辛勤搜集的上千片甲骨被抛置一边,无人间津了。第二年(1900年)春天,范维卿又带来一百多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卖给王懿荣,得了许多银子。此外,王懿荣还曾用一百多两银子从山东潍县另一位古董商赵执斋手中买到几百片甲骨。1900年秋天,王懿荣由于某些政治上的原因,在自己的花园里投池自尽。就这样王懿荣在短短的一年内,先后以重金高价购求,搜集到1,500多片甲骨。稍后,王懿荣又用二百两银子从范维卿手中买到800多片甲骨

总之,早期出土的甲骨文资料,以刘鹊搜集到的最多,然而在他死后,也分散得最零乱。刘鹗死后,他多年搜集到的甲骨随之四散,约有1000片左右,先归其表兄弟卞子休,后由卞转卖给上海英籍犹太人哈同的妻子,解放后又归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上海博物馆;另一部分约有1,300多片,先归叶玉森收藏,后又转售给周连宽,现在也收藏在上海博物馆;另有一部分约几十片,由美国人福开森买去;此外,商承祚、束世澄、陈中凡、王瀣、沈维钧、郦承铨、胡光玮和胡厚宣等几位学者,都曾先后买到一些刘鹗原来收藏的甲骨。流放途中,刘鹗郁郁寡欢,悲愤而死。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正当刘鹗继续深入研究甲骨和其他古代文物时,因他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曾为救赈北京饥民向俄军购买他们所占的太仓中储藏的大米,遭人诬陷,被清政府以“私售仓粟”的罪名流放新疆

后来他又从方药雨手中买到范维卿卖给他的300多片甲骨。他是清末的一位奇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黄河在河南郑州附近决口,黄水泛滥成灾,清政府派吴大澄治理黄患,刘鹗以捐官投效吴大澄门下,以同知身分参预治理黄河事务。王懿荣死难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王懿荣的长子王翰甫为了偿还父债,出卖家中所藏文物,刘鹗闻讯赶来,将王懿荣所藏甲骨买去。在这之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刘鹗就已经开始搜集甲骨。到北京后,他体察当时的国家情势,认为扶衰振弊,应从兴造铁路着手,用实业振兴国家。同时,刘鹗还曾通过古董商人赵执斋买到甲骨3000多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刘鹗从他搜集到的甲骨中,精选拓印了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一书,以石印问世。此外,刘鹗又派他的第三个儿子刘大绅亲赴河南搜集到1,000多片。就这样,刘鹗先后通过种种方式,总共搜集到甲骨5000片以上。刘鹗(图21),字铁云,又字蝶云,号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死于宣统二年(1910年)。他参预治河时所投效的吴大澄就是当时名声极大的金石学家。甲骨文由古董收藏转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可以说正是以这部书的印行为发轫的。他又是一位造诣很深的金石学者。这是公开印行的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它为当时和以后的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于是他上书光绪皇帝,建议修筑津(天津)镇(江苏镇江)铁路,又请求与欧洲人合作开发山西铁矿,竞遭诬陷,被人指控为汉奸。由于他精通数学,长于设计和计算,并能和民工一起操作,在治河中立功,由同知升知府入北京候补。博学多才,青年时期即精通数学,曾行医经商,都不得意,转而弃商从政。刘鹗还能写小说,以讥讽清末官场丑态著名的《老残游记》就出自他的手笔。刘鹗到北京作候补知府后,又和王懿荣交往很深。他在王懿荣处看到甲骨,深为惊奇,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清末新学兴起时,罗振玉曾趋奉时风,先后在上海创立“学农社”、“东文学社”,并编辑出版《农学报》和《教育世界》等杂志。凭借他对古代文物的丰富知识和鉴别能力,他在北京、上海两地兼做一些古董生意。刘鹗正是在他怂恿之下才编印了《铁云藏龟》一书。罗振玉自此便对甲骨文发。就在王懿荣开始搜购甲骨文的那一年(1899年),罗振玉也听到有关甲骨文的消息,但直到两年之后(1901年),刘鹗将甲骨文拓本带到江南,他才在刘鹗家里看到这些拓本。刘鹗印行此书时,罗振玉还根据他当时对于甲骨文的认识和理解,为该书撰写了序文。罗振玉,字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但界》等杂志。但他更为擅长的却是考究古代文物和研求金石文字之学。王懿荣、刘鹗之后,在甲骨文的搜集和流传方面,做工作最多的当推罗振玉(图22)

王懿荣死后,他所收藏的甲骨后来都转归到刘鹗手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30016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