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误区,购琴并非越贵越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古琴联系在一起的最形象词汇当属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然而,近年来随着大众对传统艺术所表现出的持续热忱,古琴在年轻白领和大学生中也不乏拥趸,各种古琴培训机构和销售商数量递增。同时古琴价格也水涨船高,目前当代名家制作的顶级古琴身价据称已经达到150万元人民币左右。古琴是否真如不菲价位般炙手可热?当代古琴价格到底是如何定出的呢?
如果只是多了一批买了琴回家挂在墙上的“爱好者”,或是热衷于把它当作“硬通货”的炒家,古琴的复兴还真不容易那么快到来。很多人学琴,只是接近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要真正保住当下不错的学琴势头,光有“非遗”名号显然不够,更要珍惜和呵护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情结,这就需要不断缕清古琴热中的误读
由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巧的制作工艺,古琴一直身价不菲。不过,一台高档的哈斯三角钢琴不过售价40万,一些当代古琴的价格远高于此,这样的价格是否合理呢?
这与从文化的角度看当代古琴市场是一样的道理。在关于认琴、购琴和售琴的林林总总的乱象中,在动辄抬升到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价位中,当代琴的“价格生存”偏高,理性辨识一把琴好坏的文化眼光则往往缺位,更何况当代琴市中杀入不少“炒家”,也使得文化消费不断地滑向单纯的投机消费,甚至不乏混淆视听、垄断定价权等行为,让习琴者购一把琴,面临多重雾障。尽管看似进入门槛低,但相比于亲近古琴的热切姿态,能够弹好那五根弦的人太少。据说,在古琴的七根弦里,和音乐相关的只两根,另五根和弹者心中的文化相关
不过,小编也曾碰到初学者抱怨,说教琴老师口中 “8万到100万才算好琴,低于这个价就不用买了。”上海民族乐团青年古琴演奏员宓嵩杰介绍说,他目前所用的演奏琴并非天价,他早年购入的时候比较便宜,现在市价估计在5万左右。”。他说:“学习用古琴的价格大致与其他民乐器相当。随着传统艺术复兴,古琴爱好者越来越多。演奏水准到一定程度后就势必要再买琴,但古琴价格存在炒作的嫌疑,高价位确实让工薪阶层难以负担,这种情况对普及古琴是不利的
王国振提醒古琴爱好者,购琴需谨慎。他说:“古琴木质用料讲究,最好用老杉木制作。选购古琴的时候最好有专业人士陪同,谨防上当。”罗晋所在的复旦大学古琴社建议同学购买价位在千元左右练习琴,而她自己则有一台万元左右的演奏琴。”。但是,用新杉木冒充老杉木,新手冒充老师傅的情况时有发生,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网上几百元超低价的古琴质量实在没保证。作为古琴爱好者来说,我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考虑换琴了。她说:“古琴入门没有必要买昂贵的琴,随着自己技术和见识提高,对古琴有了解,再考虑换琴
龚一先生认为,关注古琴的人多了,就有了社会基础,对于推广古琴必有好处,关键要规范市场,地方政府应该设法多做引导,一方面可以为大众普及专业知识,一方面也可使得古琴市场、教学等有序发展
上海民乐一厂厂长王国振说:“制作一把古琴的流程包括选料、处理、上漆到制作等,周期为两到三个月。”。名家古琴和名家字画一样都是艺术精品,价格表明了它的价值。选购西洋乐器看品牌,而古琴优劣则取决于制琴师。目前古琴制作几乎全为手工制作,古琴价格就看制琴师傅的名气和手艺,古琴定价没有标准。”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杨致检则说:“历史上,古琴就是精英阶层的乐器,是小众化的
然而,一方面,学琴入门易,坊间自古有“千日琵琶百日琴”之说;另一方面,要辨认一把好琴并以合理价位购琴,又变得很难。从曲高和寡到家喻户晓,古琴热得很快
他说:“古琴至少拥有1500年历史,存世曲谱三千余首,150部谱集,最早的曲谱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这是古琴的历史底蕴。中国古代诗歌需要字字斟酌,给人带来的是内心的震撼,这和现在浮躁的娱乐方式完全不同。这使得古琴地位一直较高。”龚一将古琴和诗歌类比,他说:“古琴在审美上和诗歌类似。国家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龚一先生介绍,古琴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上赏玩古琴的多为社会地较高的精英阶层,曲谱多出文人墨客之手。此外,古琴拥有完整理论体系,因此被称为 ‘琴学’。古琴曲记录当时人瞬间即逝的思想感情,文化价值很高。2003年,古琴成为中国民乐器中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她说:“社团用老会员带教新会员的方式,义务教习古琴,现在我们的人手有些不够了。如今,古琴在沪上高校中逐步培养起一批爱好者。复旦大学古琴社前社长罗晋介绍,社团已经有些无法消化日益增长的会员人数。越来越多的同学学习古琴,我想这和古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无关联。”
古琴定价,有人“抬”有人“疑”
作为“非遗”,贵乎文化价值
”。那么,天价古琴是否真的值那么多?龚一说:“这好比周瑜和黄盖,就是市场调节行为。很多人学古琴其实是在附庸风雅,想炫耀。价格便宜也能买到好琴。有些制琴师虽然名气不大,但是琴做得很好。“一些人完全不听琴音色好坏,只关注价格,认为越贵的琴越好。”他同时认为,古琴高价折射出部分人“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观念
琴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