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知识 / 柳杉

柳杉

2、病原

成虫羽化盛期,利用黑光灯或火堆进行诱杀

在死亡的枝干、枝条纵裂的皮层上出现边缘灰白,中间黑色的盘状子实体,多时相互间可串连成片,死亡枝条由灰黑色转变为黑色,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剖开后可见到浅褐色的皮层及颜色更浅的水渍状木质部。针叶枯死后,枝条也随之由顶端向基部死亡。发病初期,感病针叶上产生浅黄色或黄色病斑,感病枝条上产生黑色病斑

一般纯林培育中径材、初植密度为每亩167~222株;培育大径材,每亩111~167株;培育小径材,每亩222~333株。营造混交林,亦可采用此密度

加强抚育,科学肥水,增强树势,减少虫害;注意修剪有虫枝,摘除受害叶,人工摘除虫茧,集中烧毁;利用炎热天幼虫需下树避荫喝水的习性,在树干涂刷毒环(较浓的药液加些胶性物质),截杀幼虫

有时主茎上的溃疡斑扩展不快,但也不易愈合,随着树干的直径生长逐渐陷入树干中,形成沟状病部。病害也可直接危害绿色主茎或从小枝、叶扩展到绿色主茎上,形成暗褐色或赤褐色稍下陷的溃疡斑,如果发展包围主茎1周,则其上部即枯死。这种病株虽不一定枯死,但易遭风折

间伐强度根据林分保存密度及立地条件,采用间伐株数占林分总株数20~40%的不同强度。10年左右应进行第一次间伐。以后,视林分生长状况和培育目标,再进行1~2次间伐,间隔期5~6年。主伐株数为60~120株。全垦整地的幼林,3~4年间,应尽可能进行林粮间作,实行以耕代抚。造林当年,在秋季除草松土一次;第2~3年,进行春挖秋铲各一次;第4~5年,每年再除草松土一次

3、发生规律

病害逐渐发展蔓延到上部枝叶,常使苗木局部枝条或全株呈暗褐色枯死。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会产生许多稍突起的黑色小霉点,这便是病菌的子座及着生在上面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一般要苗木下部首先发病,初为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并变成暗褐色。柳杉赤枯病主要危害1~4年生苗木的枝叶

造林季节冬、春均可。苗木入土深度约超过根颈2~3厘米,回细土壅根后,稍向上提苗,使根系舒展,再次填土打紧压实,最后盖一层松土呈弧形。春季干旱严重地区,宜雨季造林。栽植时,应对苗木过长的根系进行适当修剪,以免造成栽植窝根

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及广东等地均有栽培。为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1)合理施肥,培育无病状苗:施肥要合理,氮肥不宜偏多,提高苗木抗性,培育无病状苗

4、防治措施

必要时,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敌百虫

4、防治方法

球果圆球形或扁球形,径1-2-2厘米,多为1.5-1.8厘米;种鳞20左右,上部有4-5(很少6-7)短三角形裂齿,齿长2-4毫米,基部宽1-2毫米,鳞背中部或中下部有一个三角状分离的苞鳞尖头,尖头长3-5毫米,基部宽3-14毫米,能育的种鳞有2粒种子;种子褐色,近椭圆形,扁平,长4-6.5毫米,宽2-3.5毫米,边缘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

2、形态特征

雌蛾灰褐色,前翅中室末端白点比较清楚,内横线与中线不十分明显,外横线两条前端为弧形,后端呈波状,亚外缘斑列最后两斑的连线约与翅顶角相交。小抱针完全消失,大抱针下有四方块部分,侧前阴片呈三角形。雄蛾色泽较深,横线斑纹不明显。成虫灰褐色,体长32-47mm,翅展73-130mm。老熟幼虫体长96mm左右,黑褐色,略扁,两侧毛比较长,褐色斑清楚,缺少贴体纺锤状倒伏鳞毛。腹部各节前亚背毛簇中缺少片状毛,只有粗硬的刚毛

无性型为柳杉壳囊孢,隶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真菌。病原为柳杉黑腐皮壳菌,隶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真菌

(1)农业防治

雄球花单生叶腋,长椭圆形,长约7毫米,集生于小枝上部,成短穗状花序状;雌球花顶生于短枝上。果枝的叶通常较短,有时长不及1厘米,幼树及萌芽枝的叶长达2.4厘米。叶钻形略向内弯曲,先端内曲,四边有气孔线,长1-1.5厘米

瘤病

翌年春季苗床条播,播种前进行消毒和浸种催芽处理,播后20天左右发芽,发芽率在30%~40%。幼苗注意遮阴,当年苗高达30~40厘米。1.播种:10月采收球果,阴干数天,待种子脱落,洗净后湿沙藏,种子切忌干燥

柳杉,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2米多;树皮红棕色,纤维状,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近轮生,平展或斜展;小枝细长,常下垂,绿色,枝条中部的叶较长,常向两端逐渐变短

在病虫危害严重的情况下,病原菌侵入伤口造成病害流行;整个生长季节瘿瘤均可扩展蔓延,以春秋季较快。栽培管理不善,肥水不足,树势衰弱,春季干旱,土壤粘重,空气污染等发病常重。树势衰弱和酸雨的发生对病害发生也可能有较大影响。病菌以菌丝体在瘿瘤组织中越冬,翌年5月孢子借风雨传播

2、病原

(1)越冬、传播与侵染: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春(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生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萌发后经气孔侵入,约3周后出现新的症状,再经7~10天左右病部即产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严格禁止病苗外调

一种真菌侵染引起

生于海拔400-2500米的山谷边,山谷溪边潮湿林中,山坡林中,并有栽培。柳杉幼龄能稍耐荫,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土壤酸性、肥厚而排水良好的山地,生长较快;在寒凉较干、土层瘠薄的地方生长不良。[1-2]柳杉根系较浅,抗风力差。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较好的抗性

(2)药剂防治:发病期间用0.5%的波尔多液、401抗菌剂800倍液及25%的多菌灵200倍液,每2周喷1次

2、病原

栽培要点

(1)农业防治

栽培方法

4、防治方法

缓坡地区宜带状整地,带宽0.6~0.8米,深30厘米,带间距离依株行距而定;陡坡地带宜大块状整地,规格为50×50×40厘米以上

(2)病菌生态学特性:孢子于15~30℃下发芽良好,25℃为发芽最适温度;在92%~100%的相对湿度下才能萌发

种苗移栽在冬季至早春时进行,大苗要带土球。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施肥1~2次。冬季适当修剪,剪除枯枝和密枝,保持优美株形

常用药剂多菌灵、退菌特。严重发生的柳杉林地。药剂可用:多菌灵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可在孢子萌发传播季节,在林间喷施杀菌剂,抑制孢子萌发

栽培技术

形态特征

(2)诱杀成虫

(1)抽叶前及入冬后分别喷施1:1:100的波尔多液1-2次

(1)分类地位及形态:柳杉赤枯病由真菌中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的Cercosporasequoiae(C.cryptomeriaeShirai)所引起,分生孢子梗聚生于子座上,稍弯曲,黄褐色。分生孢子鞭状,但先端较钝,有3~5个分隔(少数有6~9个分隔),淡褐色,表面有微小的疣状突起

1、造林地的选择

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减少发病;发病初期注意修剪瘿瘤,消除侵染源

造林地应选择在气候凉爽多雾的山区缓坡,坡的中、下部和冲沟、洼地以及排水良好的地方,土层较深厚湿润,质地较好,疏松肥沃。山顶、山脊和土壤瘠薄的地方,不宜栽植

1、症状

病虫防治

虫害有大蓑蛾、金花虫和赤天牛危害,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灭杀。常见有立枯病和赤枯病危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

1、症状

枝枯病

叶钻形略向内弯曲,先端内曲,四边有气孔线,长1-1.5厘米,果枝的叶通常较短,幼树及萌芽枝的叶长达2.4厘米。可作观赏植物,也可药用。柳杉,拉丁学名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exOttoetDiet,又名长叶孔雀松。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2米多;树皮红棕色,纤维状,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近轮生,平展或斜展;小枝细长,常下垂,绿色,枝条中部的叶较长,常向两端逐渐变短

以幼虫啃食柳杉针叶、嫩枝,影响植株生长,轻者降低生长量,重者则造成成片林木呈火烧状死亡,制约柳杉生产发展

1、为害特点

柳杉可与杉木营造混交林,混交方式常采用单行混交或单双行混交

春季剪取半木质化枝条,长5~15厘米,插入沙床,遮阴保湿,插后2~3周生根,当根长2厘米时可移栽。2.扦插:常用于日本柳杉栽培品种的繁殖。用底温和吲哚丁酸溶液处理插条能促进生根

(3)药剂防治

此外,还可为害云南松、思茅松、侧柏。柳杉毛虫又称云南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四川、福建、浙江、湖南、湖北、贵州等地,是为害柳杉的一种猖獗性食叶害虫

最后可导致枯死。初期小枝出现瘿瘤、新叶难以萌发、落叶,后期大枝,主干上出现瘿瘤,瘿瘤并可常年继续生长,形成巨大肿瘤,影响外观,同时小枝上长满瘿瘤

1年1代,以卵过冬。于1月中旬开始孵化,3月上旬孵化盛期,4月上旬结束;结茧化蛹始于7月上旬,8月上旬结束;成虫9月中旬开始羽化,9月下旬为羽化产卵盛期,10月上旬结束

3、发生发展规律

(2)在开春后,新梢抽发前,在喷药防治的同时,从病健交界处切除病死枝条,切口涂波尔多液加以保护并防止水分蒸发,切下的病死枝条集中烧毁。③病苗栽植前加以及时处理或不用病苗栽植

分布情况

3、防治

栽种技术

1、症状

抚育管理

造林技术

赤枯病

3、发病特点

(2)药剂防治

生长环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30188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