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进一步发展了康熙朝瓷胎画珐琅技术并形成了雍正朝画珐琅四绝:“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蝶有茸毛,切茎茎竖起。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二绝也。同时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风格。一绝也。三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笔画彩色。可以用20字概括为“胎白如雪”、“薄如卵幕”、“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细若蝇头”。四绝也。”——(清陈浏《匋雅》)。主要的大器有四方瓶、六棱瓶、葫芦瓶、天球瓶、赏瓶、灯笼瓶、琮式瓶、炉、鼎、尊、花觚等等,纹饰画工皆规整精湛,彰显霸主之雄强之气,可谓美轮美奂。雍正朝小器精绝,大器雄强、精美,纹饰色彩典雅、雍容
在山水花鸟画上最有影响的就是清四王,不仅在当。此外,看画风也非常重要。前三清时有很多当时著名的书画家同时供职于宫廷,因此在珐琅彩瓷和其他艺术品上都可见到这些书画家风格的花鸟山水和人物,有些书画家不仅提供画稿和题字,甚至是亲自在珐琅彩瓷上作画写字,如西洋宫廷画师郎世宁、利玛窦等
图一:乾隆年制珐琅彩婴戏瓶
■ 雍正时期——画珐琅四绝
目前对于康熙朝时期的珐琅彩烧造情况,因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缺失而缺乏史料依据,难以对其整个研制的过程、烧造成功的时间和烧造成功的标志进行深度的研究,因而也出现了如康熙朝珐琅彩有花无鸟等一些说法,进而根据可见到的存世实物认为珐琅彩瓷无大器,多是小盘小碗,而且只有画珐琅等。珐琅彩有大器,同时珐琅彩瓷有满珐琅亦有画珐琅。但从本次展览中的珐琅彩实物看,康熙朝时期的珐琅彩瓷有花有鸟,而且有题诗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制作在继承了前两朝技术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不仅珐琅彩瓷器器型上有所创新、发展,纹饰图案也丰富多彩,除一些继承前朝、山水、人物、花鸟等,纹饰更加讲究繁缛、华丽,工艺更加复杂。各种原因促使乾隆中期后,珐琅彩瓷便少有烧造,至嘉庆后期基本不再烧造。珐琅彩瓷到了乾隆时期,可谓是最后的辉煌。乾隆朝中期后,社会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宫廷奢华之风大为收敛,珐琅彩瓷由于造价昂贵,且花工费时,使得国库无力支付
图三:康熙御制珐琅彩花鸟题诗天球瓶
■康熙时期——绚丽多姿
■乾隆时期——最后的辉煌
珐琅釉彩属低温釉,而不同颜色的色料烧成的温度系数都不同,因而烧比画和填彩的难度还要大。经烧结后具有玻璃质感,料彩呈透明状,具有宝石镶嵌特征。绘画或堆色干燥后再行烧制。康熙中晚期至雍正中期主要使用进口珐琅彩料,用多尔门油为调和剂。所以看色料是非常重要的
即将于7月8日-13日举行的珐琅彩瓷、田黄石展览中,京城百工坊艺术总监、副总经理杨明将与到会者就上述珐琅彩瓷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关于珐琅彩瓷研究的新观点。珐琅彩瓷作为宫廷御用瓷器,价格昂贵和存世实物较少,加之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不完整,如康熙一朝的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缺失,因此,在珐琅彩瓷研究领域一直认为“珐琅彩瓷无大器”,且存世量稀少
鉴定要看色料、看画风
其时的珐琅彩瓷可以概述为:器型多样、规整;胎体总体显得厚重;纹饰多样,所绘山水花鸟凸显清四王风格;胎底修足为刀削修足。目前学术界认为康熙朝珐琅彩无大器,而且是有花无鸟,更无人物。金属画珐琅更是不仅器型有大小、园琢、使用和陈设众多之分,而且所画纹饰既有中国各种传统的吉祥图案、花鸟山水、人物,也有西洋人物生活场景图画等等。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不仅在器型和纹饰上秉承了五彩瓷和金属珐琅,而且追求五彩和铜胎画珐琅的效果。根据我们的研究认为,中国的五彩瓷发展至康熙朝时更加绚丽,不仅器型多样,而且纹饰较多
珐琅彩瓷无大器?
珐琅彩瓷存世量仅500多件?
珐琅彩是在金属珐琅器影响下,在我国的五彩瓷基础上发展创烧而成的一个品种,也是在康熙帝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即是用珐琅料在已烧好的素胎上绘画花鸟、山水等纹饰图案,然后再入窑复烧而成。珐琅彩瓷是清宫造办处珐琅作利用珐琅料在皇宫内、圆明园及景德镇烧制成的一种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被誉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其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投资回报价值都非常高
图二:雍正年制珐琅彩胭脂山水瓶
这个问题多年以来在理论界争论不休,因为我们缺失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无论史学派、还是实物派、还是鉴定派,在珐琅彩问题上的研究尚未达成共识。从学术界研究成果和已公布的现有资料看,存在明显出入。有关珐琅彩瓷的数量问题,多年来理论界争论不休。从并不完整的历史档案中可看出,仅雍正八年4月至雍正十三年10月的五年半的时间里,共烧造瓷胎画珐琅500多件。仅从乾隆十八年十一二月份的珐琅彩瓷制作任务就是400多件,数量之大令人难以置信
“前三清”珐琅彩瓷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