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八角碑亭旁,便见悬挂着乾隆帝题匾“雍和门”的天王殿。往北,有八角碑亭。伫立雍和宫南院,可见一座巨大影壁、三座高大碑楼和一对石狮。往北便是雍和宫大门昭泰门,门内两侧是钟鼓楼,外部回廊,富丽庄严,别处罕见。过牌楼,有方砖砌成的绿荫甬道,俗名辇道。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鼓楼旁,有1口重8吨的昔日熬腊八粥的大铜锅,十分引人注目。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
又因乾隆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雍和宫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雍和宫位于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枢,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主殿原名银安殿,是当初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改建喇嘛庙后,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各地大雄宝殿供三世佛的,多为横三世佛。而雍和宫大殿的三世佛则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流程,说明无时不有佛,即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佛燃灯佛,右为未来佛弥勒佛。这是空间世界的三世佛,表示到处皆有佛。三世佛像有两组:一组是中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为东尊高近2米的铜方世界药师佛。分页:[1][2]。出天王殿,院中依次有铜鼎、御碑亭、铜须弥山、嘛呢杆和主殿雍和宫。空间为横向,所以又叫横三世佛。右为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殿内正北供质三世佛像
作者:佚名
大殿两侧,东西相对而立的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大肚弥勒后面,是脚踩浮云,戴盔披甲的护法神将韦驮。天王脚踏鬼怪,表明天王镇压邪魔,慈护天下的职责和功德。殿内正中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笑容可掬、坦胸露腹的弥勒佛
殿前的青铜狮子,造型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