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经过A1处理的外植体重新接种到5种诱导培养基上,每种培养基接种100瓶,共500瓶,每瓶1块外植体,30d调查芽苞萌发情况
1.2方法
1.2.3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培养室环境,诱导阶段将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湿度控制在80%左右,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12h/d
由此可知,A1为最佳的外植体处理方法。由表1可知,A1处理的芽苞萌发率最多,达到85.71%。A1处理的外植体在5种培养基上均能正常萌发,萌发后的幼芽能迅速正常生长,并能形成试管小植株,幼芽基部有愈伤组织形成;A2处理的外植体始终没有萌发,外植体由于缺少营养逐渐干枯死亡;A3处理的外植体芽萌发生长,10d后干枯死亡;A4处理的外植体叶片萌发后,20d左右由于缺少营养干枯死亡
目前紫叶李多以嫁接方式繁殖,需用山桃作为砧木,繁殖速度较慢,且过程复杂,成活率低,因此寻找一种快捷高效的繁殖方法对于紫叶李生产非常重要。紫叶李(Prunusceraiferacv.pissardii)为落叶小乔木,是蔷薇科李属的一个栽培品种,其叶片自春季萌发至秋季落叶始终呈紫红色,尤以春夏季最为鲜艳,被广泛应用于园林中,是我国北方地区著名的观叶树种。本研究采用紫叶李的休眠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繁殖技术研究,旨在为紫叶李高效离体繁殖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2.1外植体不同处理对紫叶李芽苞萌发的影响将“1.2.1”中4种休眠芽分别接种到5种配方培养基上,每瓶接1块原材料,每种培养基接50瓶,每种处理接250瓶,共接1000瓶,30d后调查芽苞诱导情况(表1)
1.2.1外植体处理将采集的枝条带回实验室,截成长1~2cm的小段,每段带芽,在准备室内先用流水冲洗20min,沥干水后放入0.1%HgCl2溶液中消毒5~8min,倒去消毒液,用蒸馏水冲洗3~4次,沥干水放入接种室的超净工作台。接种前在超净工作台内用75%乙醇浸泡30min,再用蒸馏水冲洗3~4次,用消毒过的药棉拭干,分别采用4种方法切割芽:A1:将芽从枝上切除下来,在双筒解剖镜下用解剖刀将芽苞拨去鳞片,露出顶端分生组织,保留2~4mm叶原基;A2:将芽从枝上切除下来后,将芽苞一切两半,保留芽苞的上半部分;A3:将芽从枝上切除下来后,保留完整,稍加修剪;A4:将带芽苞的枝条修剪成长1cm左右,保留位于枝条小段上半部的1个芽苞
3结果与讨论
1.2.2诱导培养基配方芽诱导培养基采用5种配比,均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比例的6-BA或KT,添加蔗糖30g/L,琼脂6g/L,培养基pH值调节为5.8,各培养基分别记作:B1:MS+6-BA0.5mg/L+KT0.01mg/L;B2:MS+6-BA0.5mg/L+KT0.02mg/L;B3:MS+6-BA1.0mg/L+KT0.01mg/L;B4:MS+6-BA1.0mg/L+KT0.02mg/LB5:MS+6-BA1.5mg/L+KT0.01mg/L
2011年11月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园内6年生紫叶李树木上采集带休眠芽的枝条
目前关于紫叶李的离体培养方案研究较少,而在木本植物的离体培养中,外植体的诱导阶段即初代培养阶段最为重要,因此本试验主要针对初代培养阶段的外植体处理及诱导培养基配方进行研究,采用休眠芽作为外植体,可以打破反季节外植体材料来源少的局限,另外灭菌相对容易,能降低接种污染率。本研究表明,采用剥去紫叶李的休眠芽鳞片,露出叶原基2~4mm的处理方法进行接种萌芽率最高,芽诱导阶段采用MS+6-BA0.5mg/L+KT0.02mg/L配方培养效果最好
外植体在B2中的萌发率最高,达到98.99%,B1萌发率最低,为63.26%,说明B2培养基是较理想的紫叶李芽诱导培养培养基。由表2可知,A1处理后的外植体在5种培养基上均能萌发,萌发率均大于50%,但5种培养基中的萌发情况不同
2.2不同诱导培养基对紫叶李芽苞萌芽的影响
2结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