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科】同翅目,蚧总科,壶蚧科
(1)成虫:雌成虫体长3~4毫米,呈倒梨形,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土黄色;虫体包被在硬质蜡壳内,蜡壳平球形,长4-5毫米,高3~4毫米,红褐色,壳上有8~9圈螺旋状的横环纹,并有4~6根白色放射状白色纵线。蜡壳后方有一壶咀状突起,整个蜡壳似一紫藤编制的茶壶。雄虫化蛹在一梭形杏黄色的绒茧内,羽化后茧末端有一盖形羽化孔
【危害对象】广玉兰,香樟、珊瑚树、白玉兰等
(1)检疫防治:此虫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枝杆上越冬,故引种树木时需加强检疫。严防有虫树木引进
【形态特征】
【分布】江苏、上海、浙江、江西、贵州等地
【学名】Cerococcousmuratae
翌年2月孕卵,一部分已陆续产卵于壳内母体腹下,但此时产卵量极少,直至4月开始大量产卵,到4月下旬产卵基本结束。6月下旬雄虫开始在杏黄色长梭形的绒茧内化蛹,7月上旬雄虫开始羽化,顶开茧端翻盖出茧。此时雄成虫蜡壳已形成,蜡壳由灰白色而渐变红褐色,不断硬化,并以此越冬。藤壶蚧天敌有红环瓢虫、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大草蛉,捕食幼小若虫。若虫孵化始于4月下旬或5月初,其孵化高峰在5月上旬或中旬;孵化始盛期在不同年份,因气温不同而有1星期左右的差异,其始期的物候为含笑盛花期、盛期物候为含笑花盛末期、橘树盛花期。若虫固定危害1星期左右,体背侧开始分泌白色蜡丝,半月后蜡丝覆盖整个虫体。所以喷药也可定在初孵后1星期进行。【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的枝杆上越冬。若虫孵化自始至终历时半月,但绝大部分在初孵后7-9天内孵出。单雌产卵量在189~755粒,平均415粒。若虫孵化后由壶咀爬出蜡壳,寻觅合适部位固着危害。羽化高峰在7月中旬,羽化后很快与雌成虫交尾,不久却死亡。在广玉兰上,则为叶、花苞抽出8厘米左右,花、叶芽苞开裂而尚未脱落的阶段,可作确定喷药适期的参照。6月中旬雌雄逐渐分化。多固着在一二年生枝条、叶柄上数量为多
【防治方法】
【别名】日本壶蚧,藤壶镣蚧
(2)初孵若虫:一龄若虫体长卯圆形,长约0.5毫米,口器发达,触角6节,第三节最长,足发达
(2)药剂防治:5月上、中旬确准喷药适期,喷洒50%杀瞑松乳油1000倍液.或5%吡虫啉1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有良好效果
【危害征状】以成虫和若虫寄生在小枝、叶柄、叶片上吮吸汁液,使长势衰退,不能开花,并诱发严重煤污病,全株发黑,影响绿化景观,严重时会造成大枝和整株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