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文化体系的绣品:讲述生命与万物关系
而在苗绣的主要产地贵州黔东南苗侗自治州的州府凯里市,更是有颇具规模的苗绣集市。不管是在满眼“古玩”的北京潘家园市场,还是在上海的城隍庙、新天地,或者在丽江的古城古街上、广西的阳朔西街上,总是会有一些铺位里,挂着些许泛着昨日之光的褪色绣品,这些绣品,通常都是苗绣
它讲的是天、地、祖宗、人类、生灵、图腾,它讲的是万物关系。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熟知的四大名绣,上面的花鸟鱼虫、熊猫、老虎,它们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得和真物一样。它常常像是一部需要去解读的哲学书——让人琢磨思索,又充满智慧。再比较眼前的这些苗绣,它完全不写实,和现实物态毫无关系。如果不借助图片,很难用文字描述清楚苗绣的模样。与“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相比,苗绣完全是另外一个文化体系下的产物,是关于苗族人对宇宙、对生命、对世间万物关系的认知
有收藏家说,因为苗绣收藏品还有着相当的上升空间,表明它会有着相当的爆发力,而现代苗绣,才更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但对于苗绣来说,这是一个颇具意味的时期,一方面它的收藏价值被藏家们逐步意识到,随着物件的逐年稀少,价格年年攀升,但因为苗绣的鲜为人知和小众群体消费,其收藏价位仍无法和主流的收藏物件相比。另一方面,现代苗绣热的背后,苗绣本质的精神文化内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书的作者是被誉为“中国苗绣收藏第一人”的贵州籍收藏家曾宪阳父女,他们创办了第一个以苗绣文化为主题的私人博物馆 “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2009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上,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绣》一书,荣获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民族类)最佳作品奖,该书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受到追捧
很多制作苗绣的苗家妇女,或许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苗疆大山、没有上过学堂念过书,但苗绣上频繁出现的“阴阳鱼”纹,让人心生疑问:是苗家影响道家?还是道家影响苗家?抑或这就是中华文化同祖共源的佐证
由于苗族没有形成可通读文字的历史原因,除了口口相传的口头文学之外,苗绣成了记录和反应苗族文化、历史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它承载了文字和图像的双重功能,这是苗绣有别于其它民族刺绣最显著的地方
在贵州台江施洞苗寨,一套完整的刺绣盛装嫁衣制作耗时长达五、六年。而苗族女性在苗绣技艺上的高低,决定了她在族人中的地位和名望,因此苗绣与她们的生命相连。传统苗族女性七八岁开始接触女红,技艺掌握到一定程度,就会在母亲和祖母的帮助指导下自己绣制嫁衣
具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代表纹样——“双鸟朝阳”纹,与传统苗绣上的纹样同出一辙,有大胆的学者称河姆渡文化是苗族先民创造的;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纹样——“鸟
”。中国著名漆画家,清华大学艺术学院乔十光教授这样评价道:“苗族刺绣不以模拟名人字画为能事,而有自身的美学品格,刺绣就是刺绣,这才是真正的刺绣
苗绣热的背后:《阿凡达》的思考
正是这样的精神支撑,令苗族先民宁愿耗费四五年的时间制作一件服饰;也正是这种虔诚的心态,促成了苗族先民对刺绣工艺的极致追求,使得苗绣无论在工艺、内容还是内涵上,都远非其它民族可比,这也使古老苗装具有不可复制性。作为苗装上图腾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苗装的制作和穿用也具有了宗教活动的性质
——苗绣的文化生态价值及现代苗绣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专门举办关于苗绣衣装文化传承的专题国际研讨会议。近年来,民间关于苗绣的出版物及研究著作也在日渐增多。美丽纯粹的苗绣,带给人们的正是对远古的生命认知,带给人类的是关于生命本质的思考。2008年,有台湾藏家在美国做了关于苗绣主题的巡回展。早在上世纪20年代,英国大英博物馆就派人到中国搜集苗绣苗装,法国、日本及台湾地区的大批收藏家常年驻扎贵州苗区“淘宝”。好莱坞大片《2012》《阿凡达》的相继出炉,显示出当代人对现实的思考:关于生命的本质、关于源头、关于人类的未来。在国务院公布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苗绣名列其中
具有收藏价值的苗绣,这些年的价格几乎是连年翻倍,一件上好的苗绣衣装目前在收藏市场的卖价已经超过10万,普通级别的苗绣价格则相对稳定,几百到上万的都有,依据刺绣的年份、工艺而定。如今丈夫打理水电站,张红宇依然又做回了苗绣的买卖。5年前,一直靠买卖苗绣为生的苗族女人张红宇把手中的一批存货卖给了上海的一家企业,近千万的收入让张红宇夫妇在家乡建起了两座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