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有非常严格的制工艺要求,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 东园”。这里的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 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盗
以满城汉墓的二件为例,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 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 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人的。解放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其中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二件、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省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 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共5件,已经完全复原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玉衣也称"玉匣"、"玉押",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
河北 满城 汉 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用金缕编成, 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用为殓服。玉衣的一种。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中都有发现
汉代严打盗墓,且不允许平民拥有玉器,所以古盗墓贼往往抽取金丝,丢弃玉片,才令今人偶有所遇!。其上两个钻孔符合汉代铁器钻孔特征。图为汉玉衣残片一组,是了解汉代玉器沁色的实物标本,受到墓葬中有机物腐蚀的影响,已经全部钙化,自然解离特征明显
更多玉石资讯请登录 中国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如果是外人拥有玉器,定会引来杀身之祸。值得一提的是,一两千年前玉器为无价之宝,唯皇室才能佩带使用。因此,盗墓者发现该墓中的金缕玉衣时,只是将其中金丝抽走,而玉片则完整的保留了
金缕玉衣故顾名思义就是用金丝和制成的衣服。下面讲述的是关于金缕玉衣的由来和现代科学的解析。金缕玉衣在汉代的时候风靡,作用是为了保存尸体,能使尸骨不腐,但是大量的工艺和有价值的材料使得金缕衣与的成活年代并不是很久,不仅没有保存好尸体同时还遭来盗墓者的挖掘
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