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寻方向
“太阳伞式”绿地,说白了就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绿化结构,这应该成为未来绿化的必然,高大树木向上层空间延伸,在空中撑起浓荫大冠,人在树下活动空间宽大又舒适,树下的草坪因为有了树的庇护,蒸发少也不会费水。这样植物和人各得其所,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过现实是无奈的,原因在于现在出圃的乔木规格和质量达不到标准,现实的供需矛盾甚至引发了行业悲剧——各地竟相采挖山林大树。其实,绿地以乔木为主体不仅是未来绿化的趋势,也是当前绿化的现实
从反思中找出路
面对困境,我们不妨理性地观察一下国内外的风景名胜区和历史留给我们的人文自然景观。政府花钱搞绿化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存空间,可是现在的绿化惯用大面积的色块、模纹、绿篱,不仅建设和养护费用高,生态效益低下,而且也不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反而侵占了本来就有限的人类活动空间,原本就是人多地少,这样的做法怎么能不被批评?其风盛行必然导致行业困境,绿地建了N多,城市的环境却没有明显改善,人民渴望的林荫休闲空间没增多少。“天上罩着个绿色大阳伞,地上铺着块绿色大地毯,边角有花灌木、色篱、花境点缀。这才真正称得上风景宜人!”李元的描述透着诗情画意,他认为当前绿化就应该力推这样的绿化模式。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做绿化也应该重视绿化的历史效果和历史价值,要善于从历史中寻找绿化灵感和解决困局的思路。这些自然景观中很多已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场景美,还颇有意境。人们在参天大树下火休憩,或嬉戏
”李元说。这样才能领先于绿化潮流,才能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培育绿化苗木是长线投资,今天用的苗往往都是苗圃多年前种下的,今天育的苗通常要七八年后才能上工程,因此就需要育苗人有远见,要学会分析未来绿化趋势和苗木需求趋势,能够用历史发展观来指导苗木生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设计设也想设计可以传世的作品,但却苦于市场上缺少高标准的乔木。“既然市场有需求,做苗圃的就应该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培育工程所需的大规格高标准乔木,而不是投机取巧,攫取山林资源
提升苗木培育的标准是苗圃必须要走的突围之路。针对园林绿化行业建设不少,效果却不明显的困境,作者认为乔木为主体的绿地结构,应该是未来绿化的必然,由此指出苗圃应该以长远目光培育工程所需的大规格,高标准乔木,而不能投机取巧,被苗木行情牵着鼻子走
但是回看这些年的城市绿化,到处是大面积的模纹、色块、绿篱,绿地上载的苗比苗圃还密,植物长不好,没过几年又不得不重复。绿化建设不能持续发展,绿地绿量不能积累增效,这是绿化行业的历史悲哀,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业界人士的失职。自从PM2.5被作为强制性环境监测指标写入新修订的国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后,以北京为代表的各大城市在城市化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北京市不仅提出5年内要在五环、六环间建设100万亩平原生态林,而且还要在城中区加大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拟新增100万平方米的立体绿化面积,这一系列利好消息预示着绿化行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时机
有感于此,业内众多有识人士为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其中山东威海奥孚集团董事长李元提出的“用历史发展观来指导绿化建设、指导苗木生产”就是典型代表,面对新一轮的建圃热,他从这些年绿化建设的得失中总结出苗圃建设的突围之路,力图改变“被过山车一样的苗木行情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也努力从“苗圃围着设计师转”的不得已选择中反过来去影响设计师,以最终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李元引以为豪的是,奥孚的苗木,卖的不止是品种和规格,还有时间和文化,这些苗木是有潜质长成积淀历史的古树的。作为一个企业家,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要身体力行推动行业进步。事实上,从长远看,苗木质量提高了,不光能卖出好价钱,还不愁卖,一点儿也不吃亏,反而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丰收。正是经过对历史的观察和现状、未来的思考,李元确立了苗圃“乔木类繁育”的发展方向,并且把苗圃的培育标准一再提高。对于国内的苗圃生产者来讲,提升苗木培育的标准是必须要走的突围之路,这是国家绿化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他培育的苗木不仅要求干直、干高,而且对冠形塑造也有严格要求,把通常在绿化工程后完成或工程后不可弥补的很多修剪整形等管理环节,提前在苗圃内完成。培育高标准的苗木是要难一些,前期投入要打,但总得有人走出这一步,我们国家的苗木不能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苗圃只有更多地培育出可成长为参天大树的优质苗木,才能为人类的美好生化撑起绿色的空间
能不能面子里子一样光,中看又中用?。现在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绿化,千方百计筹集绿化建设资金,从紧张的城市用地中开辟大面积的绿化空间,观念虽好,可实效并不理想。公众不仅对当地绿化的生态效益颇有微词,对绿地所创造的景观休闲空间更是不买账,认为纳税人花那么多钱建设的绿地却不能为百姓带来多少欢愉,很多做的都是面子工程,中看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