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蓝底红釉“仿佛盘”,开价可以上到十万元
业态
而直到上世纪60年代后,陶书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品种才开始出现在世人面前。至宋元时期的磁州窑,书法装饰陶瓷的艺术形式开始走向成熟。小编查阅资料发现,真正具有美学意义的陶瓷书法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明清时代,景德镇窑在吸收各时期各窑系陶瓷书法装饰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了陶瓷书法水平,开始系统表现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
因此,陶书绝不是在陶瓷介质上简单机械地复制书法作品,而应该是另外一个独立的创作过程,它需要书法家的亲自参与。宣纸上的书法,虽然也可以通过工匠的巧手惟妙惟肖地复制到陶瓷上,但是经过“二传手”之后,作品原有的韵味,尤其是书法家通过笔墨展现的涵养修为很可能就流失了。在甘小二看来,陶书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种类被推向一个高峰,是因为书画名家的不断介入
因为窑变难以控制,钧瓷向来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因此,面积大的净色釉钧瓷尤难实现。让其身价百倍的原因是,这只直径约32厘米的盘子,既非陶艺家广为熟知的青花瓷那样的釉下彩,亦非粉彩、珐琅瓷那样的釉上彩,而是艺术史上极为罕见的书法釉中表现,钧红与钧蓝同为最纯正的钧瓷高温釉,经1320多度的高温还原火烧制。当时一起进窑的有12件,但最终成功的唯此一件,可谓是人类有意识的艺术创作与大自然不可控力量的奇妙结合。这不是宋代官窑的作品,也不是元明清的古董,而是神垕当代顶级配釉大师辛国正与著名艺术家杨国辛、甘小二两位教授联手创作的一款新瓷
这些陶瓷作品品类、造型和色彩虽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均采用了近年来颇受市场关注的陶书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据甘小二介绍,陶瓷书法是由当代陶瓷艺术家和学者们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不过,作为一种以陶瓷为介质的艺术表现手法,其运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宣纸发明以前,属于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目前,它已经被公认为中国文字学和书法学最重要的史料档案,直接记录了历朝历代不同阶层民众的文化趣味、时代潮流和生活习惯,甚至被称为民族文化的播种机。陶书实际包括陶器书法和瓷器书法,与陶瓷雕塑、陶瓷绘画互为姐妹艺术
甘小二教授在华南师范大学美院的工作室,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当代陶瓷艺术的百观园,其中最夺目的当属他与著名艺术家杨国辛教授、河南神垕镇顶级瓷艺大师辛国正联袂创作的各种钧具,以及在宜兴与紫玉金砂、吉德昌陶社等合作的一系列紫砂器皿
在急剧升温的陶瓷艺术市场上,“陶瓷书法”不再寂寞
而现当代的海派书画艺术名流,如吴湖帆、江寒汀、韩美林等,都跟汪寅仙、顾景舟等紫砂大师有过合璧之作。著名画家韩美林1988年也与顾景舟合作推出过一把“提梁盘壶”,壶身刻有篆书“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的铭文。实际上,小编也了解到,书画名家在紫砂工艺上的介入,早在明朝年代就已流行。而近十年来,进入陶书这一领域而颇有建树的书画名流就更多。几年前在拍卖市场上引起极大关注的“相明石瓢壶”,就是吴湖帆与顾景舟合作的精品,该壶创作于1948年,是当时的五把名壶之一,壶上绘画及书法出自吴湖帆之手,分别送给唐云、江寒汀等名家收藏,后来流入市场
在2010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把1948年由著名紫砂大师顾景舟和书画大家吴湖帆联袂制作的“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的成交价格创造了紫砂壶拍卖的世界纪录。此后,韩美林等书画界名流与陶艺界大师合作的陶瓷作品继续在拍卖会上掀起巨大波澜。陶瓷与书法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小编查阅资料发现,在陶瓷上表现的书法艺术虽然比宣纸上的书法历史还要久远,但真正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引起学界和收藏界的重视是在当代
书法名家抢滩陶瓷艺术
此后,在杨国辛的带动下,甘小二开始把自己在书法上所学运用到神垕钧瓷和宜兴紫砂的装饰上。甘小二介入钧瓷和紫砂的书法表现,是受其同事杨国辛教授的影响。在河南神垕镇,杨国辛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外来”艺术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便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不断推动当地陶瓷装饰艺术革新,包括辛国正在内的许多顶级瓷器大师都在杨教授的影响下开始尝试在外观形式上追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