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料00.2821543
粉料12.7812.5313.9717.0516.4316.933.752.890.82未检出
储藏期(d)
1.4.2AFTB1:薄层层析
3530.50531241
黄曲灰绿杂色土曲黑曲白曲青霉毛霉芽枝
颗粒料00.07554
6091.503425
粉料0.626.5032.00625
表4饲料品质分析结果
注:5代表优势菌;4代表主要菌;3代表一般菌;2代表少见菌;1代表个别菌
1.3品质分析水分(105℃恒重法)、粗蛋白质(微量凯氏定氮法)、粗脂肪(索氏抽提)
说明:-:安全储藏期;±:开始发热;+:轻度霉变;++:中度霉变;+++:全部严重霉变
本试验,我们规定饲料料温高于仓温5℃,并以温度呈上升趋势的时间为饲料发热霉变开始时间。试验中,三种饲料存放在同一仓库内,环境温度18~34℃、湿度75%~95%
浓缩料11.85-13.4038.63-38.712.97-1.52未检出
2试验结果
351.255224
试验是在不采用任何防霉措施的前提下,通过连续对饲料的料温、霉菌菌落、霉变外观征状以及脂肪含量等指标的观察、检测,来探索颗粒料、粉状料和浓缩料三种饲料的储藏特点和霉变规律。为探讨防止饲料霉变的措施,笔者选择4~6月份梅雨季节,进行了本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1、2、3、4
颗粒料—-±±+++++++++++++++++++
饲料霉变发热的过程,实际上是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过程,特别是霉菌对脂肪有较强的分解能力,通过分解作用,微生物从中摄取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脂肪减少相当严重。我们也可以用这一品质指标的变化来衡量霉变程度,即霉变越严重,脂肪下降率越大。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
1.1材料试验采用肥育猪颗粒料、粉状料和浓缩料三种饲料,采用带塑料薄膜内胆编织袋包装,每袋40kg
1.4.1霉菌鉴定:采用标准察氏培养基、平皿计数法。分别在试验开始的0、35、60和85d进行菌相分析
前中后前中后前中后
6032.0045312
8545.0052
表2饲料带菌量(×104个/g)
1.2方法选择4~6月份梅雨季节,每天上午10时准时测定仓温、料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并定时定期对试验料的外观、气味、霉菌数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尽管试验中,试样都未检出AFTB1,但并不能表明感染黄曲霉菌的饲料就不会被黄曲霉毒素污染。所以在储藏中,应注意黄曲霉的感染,防止AFTB1的污染,以免发生严重事故。3.2从菌相分析结果看,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饲料感染的主要菌基本是曲霉属、青霉和毛霉三种,但是,随着储藏期的延长,饲料感染的主要菌是黄曲霉、灰绿曲霉和青霉,而黄曲霉出现的比例最高
试验结束时,霉变最严重的颗粒料,带菌量每克饲料高达1200×104个、水分也增加2.04%。3.3从品质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发热霉变以后,由于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饲料的水分有所增加,水分的增加又加速了饲料的霉变,两者正相关,并且带菌量与霉变程度也正相关
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
4结论
4.3饲料霉变程度与脂肪下降率正相关
1材料和方法
604.2054321
4.2饲料霉变程度与带菌量正相关
期(d)(×104个/g)
1.4霉菌分析
85625.005321
表1饲料霉变外观征状
0356085
饲料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AFTB1
霉曲霉曲霉霉霉霉霉
储藏期(d)
85120035
粉料—±±±±+++++++++++++++
3分析
试验试验试验试验试验试验试验试验试验
试验菌落平均数主要菌相
颗粒料是粉料造粒而成的,其水分相对较高,尽管造粒过程中蒸汽对霉菌有一定杀灭作用,颗粒料原始带菌量较少,但是,造粒后,饲料中淀粉糊化更易于被霉菌利用,所以颗粒料一旦霉变,霉菌极易大量生长繁殖,霉变速度很快。3.1浓缩料安全储藏期最长,霉变速度最缓慢。浓缩料安全储藏期长达58d,当试验进行到60d时,浓缩料中带菌量也只有4.2×104个/g,霉变才刚刚开始发生。而颗粒料和粉状料储藏到35d时,即开始发热霉变,到两个月时颗粒料已全部霉坏,粉料也已霉变三分之二
种类
浓缩料0.281.254.2045
浓缩料———±±±++
颗粒料13.3513.1715.3916.6516.2116.873.722.680.85未检出
粉料00.6251324
356.5052143
4.1饲料的储藏特点是:浓缩料储藏期最长,颗粒料次之,粉料最短;霉变速度是浓缩料最慢,粉料次之,而颗粒料最快
表3霉菌检测结果
颗粒料0.07530.5091.5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