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破碎古瓷片 学术价值高

破碎古瓷片 学术价值高

在中国古陶瓷历史上,由于天灾战祸、自然淘汰,许多古瓷窑已经湮灭无存,使传世瓷品找不到窑址实证而无根可寻,一些古代名瓷因传世稀少而无法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古瓷片就没有古瓷窑址的考古成就和馆藏古瓷研究的科学成果。后来还是几位文博工作者先后以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捡拾的瓷片为线索,才使汝官窑址的确切位置重见天日。例如古瓷专家为寻找宋代名窑之首的汝窑窑址,曾踏破铁鞋找遍以河南临汝为中心的中原大地,但没有结果。从古瓷窑址的发掘研究来说,瓷片更是唱着主角,无论是越窑、邢窑、定窑、龙泉窑、耀州窑、景德镇窑……几乎所有的古瓷窑址瓷器资料,都主要以瓷片堆集层的发掘和整理研究为主。这样,珍稀古瓷片的发现,往往成为填补科学空白的实证和古瓷窑考古重大发现的先导

普通收藏者别说购买,就连想看一看也得到故宫去。那么从地摊上买到一片有“天”有“地”、有纹饰有整款的成化官窑斗彩团菊纹碗残片,从而能够真真切切地上手观察它的质地特征,该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收获。比如明代成化官窑斗彩瓷器,珍若拱璧,价值连城,1999年春季在香港拍卖一只鸡缸杯拍到近3000万港币。对业余古瓷收藏爱好者来说,古瓷片的珍贵性也不言而喻。普通古瓷片是他们学习的第一手实物资料,而能够拥有典型的珍贵瓷片,已成为玩瓷者引以自豪的财富和收藏水平的标志

请不要小看这些东西,国内著名的大博物馆都没有这些瓷料,它们的学术价值是那些有钱就能买得到的明清传世官窑器所无法比拟的!而最为重要、最有价值的是,通过对古瓷片的收藏研究,南京城内练出了以李绍斌、王德安、周道祥、邢舒良等为代表的一批民间古瓷鉴赏研究家。六朝故都南京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国内收藏和研究古瓷片人数最多、成果最丰的地方。“身上泥水惹人笑,手中瓷片惊世珍”,辛勤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有人拾得元红绿彩高足杯残件,更有人找到了以往仅有文字记载而不见实物的元代戗金玉壶春瓶残器。南京古陶瓷研究会团结聚集了一大批知识层次高、研究能力强的古瓷爱好者。他们痴迷于古瓷片的收藏与研究,一年四季,风吹日晒,石头城内,秦淮河边,到处留下他们寻寻觅觅的足迹。他们的水平,受到国内许多专业古瓷研究专家的赞赏。他们那些独到的研究视野,在中国古瓷赏析研究方面别开蹊径,启迪着人们对中华古瓷传统文化的享受。不信?请看看福建《石狮日报·收藏快报》,那位“三言堂主人”之一的李绍斌先生笔下,把古玩界那众生像描绘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那位曾前无古人地把古瓷片比做“巨龙身上抖落的鳞甲”的作家王德安先生,以“青花居”为笔名,写了数十篇知识性强、趣味性浓的古瓷赏析文章,而赏析一事在古瓷的研究中应居于鉴、藏之上,属于最高层次的学问,而这种学问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专职的专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31633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