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国字写成,其意不言自明。王在灵囿,鹿鹿攸伏。经始勿亟,庶民子来。……”这里的“灵台”,即帝王游玩的场所,其形态是置一处地方,将四周围起来,里面有自然的山水林木,还有动物供帝王狩猎游乐。后来到了秦汉时期,园林有所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皇家宫苑,如上林苑、建章宫等,不但规模大,而且其中景物无奇不有,供帝王贵族享用。最早的是周文王造灵台,《诗经·大雅·灵台》中有“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这一时期的园林,己不是纯模仿自然,而是开始讲究起园林本身的形式了。又由于山水、田园文学的发展,所以园林也渐渐注意诗情画意。第三个时期是齐梁至晚唐,大约在公元479年至公元836年。这一时期既有自然山水园(如王维的辋川别业等),又有城市园林(如李德裕的平泉别墅等)
这一时期的园林着重在池山形态上。如谢玄的始宁墅,为典型之代表,又加谢灵运、王羲之等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建造这种以山水景为主的山庄、别业。但真正代表这一时期的园林,则在“永嘉之变”以后,当时北方内乱外患,晋室南渡,皇族和文人士大夫们到了江南,发现这里的自然山水美不胜收,干是有加工建园之意,形成当时的以山水为主的园林形态。第二个时期是从三国至南朝的齐梁,大约从公元220年至公元479年
到了明清,它与整个社会文化一样,走向完美,无可企及。其他一些地域的文化,多有断续性。欧洲文化的特征,历史的连续的,但文化是跳跃的,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等,社会文化变革显示出甚大的起伏。中国古典园林至此,却遗憾地封闭、终结了。从历史的纵向来看,中古代园林的结构形态显示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这就是所谓“改朝换代,结构不变;连续不断,臻于完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许没有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能及得上我们中华民族那样,古老、连续、完整。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也许是从一个侧面,最典型地表述了中国古代文化
“意”所表述的是人与园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情态。“霜叶红于二月花”,明清园林的境界,是东方古代园林之最完美者,以后不可能再企及了。这时的园林,山水林木,其实己经化作人的自我价值,或者说以此与园主人对话、至于更深的哲理性,己在上一节说过了,不再赘述。最后为明清时期,此时之中国园林,发展到了顶点,可谓炉火纯青的境界了,明清时期之园林,更讲究意趣。“趣”为情趣,求神韵;“意”为意境,有更深的哲理内涵
可是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一部璀璨的艺术文化史,仍留子世。今天,留存至今的那许许多多的古代园林。历史和时代演变了,而文化却仍然是古的,那么这种文化只是“文物”或者是它的“复制品”,其命运就是如此。近代中国,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渐,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古代的园林也是同样的命运。这种态势,看起来似乎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复兴了;但其实不然,因为这种文化只是重复,丝毫也见不到什么新的东西。以后,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建造中国园。无论是私家园林、寺庙园林还是宫苑,它们仍然为世人所青睐。如今,许多发达国家争相造中国园林,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造了一个中国园:明轩,它就是苏州网师园的内园,殿音移的复制品。直至。城市公园的兴起,加速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终结
第四个时期是晚唐至北宋,大约在公元836年至公元1127年。这一时期造园之风大盛,如北宋的对梁(今开封),不但有艮岳、金明池等大型园围,更有无数的小型园林。这时人们不但造园,而且有人专门研究园林。西京洛阳之园林更多,当时的辛格非专事园林,并写了《洛阳名国记》
这时的园林,可谓“神理兼备”,园林形象的语义开始深化,有了许多更深层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园林与诗情画意也进一步融化。第五个时期是从南宋至元代,大约在1127年至1368年。如苏州狮子林之园景,有倪瓒之画意等等
中国是一个园林发生得最早,也最完善,又连绵不断地发展的国家,同时亦是东方园林的主要代表,中国古代园林有着漫长的历史,从先秦至明清,数干年来,历朝历代,均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