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病虫防治 / 紫薇白粉病

紫薇白粉病

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于5月中旬起,每隔10天喷1次,共喷3-4次。(2)药剂防治:需要时喷施20%粉锈宁3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

紫薇白粉病为紫薇上常见病害,局部地区受害较重。福建、广东、湖北、浙江、江苏、云南、四川、山东、上海、北京、湖南、贵州、河南、台湾等省市均有分布。【分布】全国各地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株芽和枝梢上内越冬。上海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初可见到新梢发病,梅雨季节雨水多时病害严重;通风不良,蔽荫,植株徒长有利病害发展

影响生长。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叶面或叶背及嫩枝表面被白粉所盖,绿叶不绿,早期仅白粉状成面层;中期,白粉层上产生黄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后期,白粉层上产生黄白色斑块,夹有黑色小点,严重时枝、叶卷曲枯死,似烧焦状.嫩叶感病后,扭曲变形,覆盖一层白粉,叶片展开后感病时,出现圆形的白粉斑,严重时整叶覆盖白色粉末,叶色逐渐枯黄,提早脱落。【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还危害嫩梢和花蕾。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

(6)家庭盆栽紫薇应及时摘除病叶,并将盆花放置在通风透光处;勤喷清水,可洗刷掉叶表部分病菌,以减轻病情;加强施肥,注意排水以免湿度过大;

(3)在种植上设置隔离带:紫薇白粉病的初侵染来源于越冬闭囊壳所释放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紫薇白粉病多发生在双子叶植物上,在种植紫薇时有层次的种植针叶树,起阻碍病害发生蔓延的作用;另外,一旦发现紫薇白粉病的为害,即要对感病区域做认真的清理,将感病枝修剪掉,并转移他处销毁

【传染途径】紫薇白粉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休眠芽的萌动、展叶,芽鳞中的越冬菌丝也开始活动,在幼芽上出现白色菌丝层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病害一般在5月份开始发生,6月份趋于严重,7-8月份天气炎热时停止或较轻,9-10月份又可再度病重。下部萌生的枝叶感病要重,场地湿冷、闷热、通风透光不良时病重。病菌也可危害南紫薇,但大叶紫薇未见发病

喷药时先叶后枝干,最好10天左右为一个循环,连续喷三遍,即可防止紫薇白粉菌在当年再发生。对紫薇而言,多雨和干旱对寄主的抗病性都起到削弱的作用。每袋350g,按1200至1500倍液配比,需水420kg。潮湿多雨紫薇徒长郁闭,光照不足,体内碳氮比下降,导致抗病性降低,紫薇叶细胞膨压过低,易于感病。另外,紫薇白粉病的病原菌不仅可由气孔进入寄生,而且可以由紫薇体表的角质层直接侵入,紫薇的叶、芽、枝、茎均易感病。(5)掌握发病规律,对症下药:紫薇白粉病多于4月开始发生,10月以后,病害扩展趋于停滞,该病是一种多病程病害,分生孢子可以在一年中侵染多次。在紫薇萌动和抽梢期内就须加强防治,喷洒20%三唑酮(粉锈宁)15%可湿性粉剂,1袋100g,2亩用1袋。但当紫薇进入花芽分化期后使用三唑酮效果不明显,经试验,采用50%超微可湿性粉剂退菌特较好

秋末初冬清扫落叶,剪除病枝,及时销毁。(1)园艺防治:紫薇萌生力强,重病的成树可于冬季剪除所有当年生的枝条,清除病落叶,病梢,可以减轻侵染

【防治方法】

紫薇白粉病是由于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的真菌引起,白粉菌及专性寄主菌,多数生于紫薇表面,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休眠芽内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新叶和新梢,故在紫薇花后种熟之季,及时修剪,通风透光,另喷施1至3度石硫合剂,控制越冬菌源,做好紫薇花前预防。还有植株栽植不宜过密,适当修剪,以利通风、透光;减少湿度,控制发病条件。(4)及时设防,杀菌剪枝:紫薇白粉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叶面或叶背及嫩枝表面被白粉所盖,绿叶不绿,早期仅白粉状成面层;中期,白粉层上产生黄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后期,白粉层上产生黄白色斑块,夹有黑色小点,严重时枝、叶卷曲枯死,似烧焦状

病原菌主要侵染嫩叶,在叶两面着生。菌丝体着生于叶片上下表面,存留至近存留。易从叶背面侵入.叶片的着生方位与发病关系不大。病菌在5-30摄氏度都能生长发育,以25℃为其最适萌发温度;孢子萌发需要较高湿度条件,在100%的湿度条件下萌发最好.在25℃下接种病害的潜育期为4d。闭囊壳聚生至散生,暗褐色,球形至扁球形,直径90-125(70-142)μm;附属丝有长、短两种,长附属丝直或弯曲,长充为闭囊壳的1-2倍,顶端钩状或卷曲1-2周;子囊3-5个,卵形、近球形,48.3-58.4μm×30.5-40.6μm;子囊孢子5-7个,卵形,17.8-22.9μm×10.2-15.2μm。病菌的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长圆形,以此侵染传播病害。紫薇白粉菌(Erysiphelagerstroemiae),上海仅见分生孢子。无性世代为粉孢属真菌,在广州尚未见有性世代。【病原】病原为真菌,南方小钩丝壳(Uncinuliellaaus-traliana),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小钩丝壳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31865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