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藏品的归属问题,我认为我们所有的收藏资源都是社会的,百年之后你还存在吗?藏品得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这应是一个收藏家的责任吧
我们合作创办这个博物馆是想通过木版雕刻让大家看到整个中国文化的进程。博物馆每天9点开门正式接待参观者,下午17点闭馆(目前周六、日闭馆)。姜寻:我与国家图书馆合作成立的雕版文物馆,是一个公开的、完全公益的博物馆,十分感谢国家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条件良好的展厅。这两年来参观人数逐步增多,从最初的每年不到1万人到现在已达1万人以上,接待了海内外大量学者、专家和在校师生
彩云轩100:请谈谈文津雕版博物馆的收藏规模,国家博物馆等公博机构雕版收藏概况,印书雕版的投资收藏价值,以及其目前处于一个何种市场价位,未来之投资前景如何
张玉辉馆长曾诙谐地说“姜寻是借船出海,国图是借鸡下蛋”。我希望社会上有更多更好的博物馆合作模式存在。我想这种说法很贴切吧。姜寻:文津雕版博物馆是在国家图书馆的扶持之下成立的,展厅是国家图书馆提供,设计由本人完成,所有展品都是本人所藏。跟国图当然签约了,大家一致的前提是将它建成公益博物馆,不以盈利为目的
厚德载书:你的博物馆公开展览吗?我们可以去看看吗?
我游历过很多地方,最感兴趣的是当地的博物馆。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综合实力的体现。对于雕版的市场价值和收藏前景,我不十分关心。因为我更看重它的文化价值。姜寻:文津雕版博物馆现藏版3万余块,其中明代雕版有3200多块。诗文集类占两万来块
我个人认为书版是印书的母体,也是各个时代经济实力和物质精神财富的象征。民国的雕版精刻的也不少,雕版的市场价位目前并没有完全凸现出来。宋代的版片犹如宋版书一样,有钱也没有地方可买。我建议收藏还是以明清雕版为主
地之路人:您的博物馆设在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院内,请问是常设的还是有时间限制的,和国图是一种什么关系,签约了吗?我对私人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的合作很好奇,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博物馆内特设内府琳琅、释迦语言、铁线丹青、聚珍萃锦、雕椠精华等展区,以分类与历史编年的形式,梳理中国古代书籍雕版的脉络。雕版印刷的发展一方面是文化传播方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一个时代经济和精神卜的实力,而中国的文化也正蕴涵其中。2009年,姜寻与国家图书馆合作,在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院内创办公益性博物馆文津雕版博物馆,展出个人收藏的雕版。下面我们撷取对姜先生网络访谈的精华,听听他对雕版博物馆、古代的雕版印刷以及古籍善本的一些独到见解。木版古籍的收藏和研究在近年逐渐升温,而用于印刷的母版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被誉为中国书版收藏第一人的姜寻先生多年来正是从对中国文化的这种理解出发,用自己的力量收集版片,并将它们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
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一本是斯坦因于1907年在敦煌发现的公元868年的《金刚经》,卷末有明确的“成通九年”敬造普施。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以写一本书,甚至更多。虽然1966年朝鲜半岛庆州释迦寺塔内曾发现一卷大陀罗尼经,推断为公元704到715年的印刷品,但这是中国唐朝的印刷品。有个小编曾经让我谈谈中国古代文化的意义。现存最早的宋代雕版普遍认为是现藏于纽约市立图书馆斯宾莎特藏组的河北巨鹿出土的《宋代佛经版》,大约于大观二年(1108年)刻成。我跟他说如果你热爱传统文化,当你走进我这个小小的博物馆,你就可能感受到中华的文明,你甚至可以抚摸到那个文明的遗迹。据文献记载,中国的雕版在8世纪之前就已经有。印刷术是中国人的发明
“借船出海”与“借鸡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