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作工艺看,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主要区别在制作地点、制作程序以及绘画风格等方面
1.“粉白”打底情况
“珐琅彩”与“粉彩”的化学成分
其中器物上的题词、印章、落款等都各有专人分工,包括题词的临摹、字体也由统治者亲自指定安排。总之,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把关。正是如此,瓷胎画珐琅才凝聚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成就,发展为清代彩瓷顶峰。“珐琅彩瓷”制作时各项进程都非常严谨。珐琅彩瓷制作数量相对较少,所以显得比较珍贵,特别是康雍时期主要用于帝王赏玩,如果下赐重臣或外交互赠时一般都有记录存档。同时,统治者的积极参与又使它充满皇家气息。先由造办处设计者绘制造型,呈览应允后交与宫内木作制作木样,再次呈览应允后送到景德镇御厂交与督陶官制胎。烧制好的瓷胎运回宫中,由造办处设计图案,允许后让珐琅作绘画者烧制
2.粉彩瓷
同时也被传入景德镇,御厂将其发展为“洋彩”,即现在所说的“粉彩瓷”。康熙后期,该工艺被传教士带进宫中,由造办处珐琅作应用于瓷胎表面,烧制成“瓷胎画珐琅”,即现在所说的“珐琅彩瓷”。州等港口传入国内,当时称“西洋珐琅”或“洋珐琅”
1.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发展根源
其它如表面文饰、图案绘画等假若没有统治者积极参与,可由督陶官按经验适当裁度。粉彩瓷的制作地为景德镇御厂,它的制作程序比较普通,主要按照当时官窑瓷步骤烧制,即内府先进行造型设计,然后送样给御厂。毕竟缺少帝王重视,所以早期粉彩器没有珐琅彩瓷那样的制作阵容,绘画技术、宫廷气息以及制作严谨程度相对逊色
记此。十一月二十六日,又传:为陆续烧造珐琅活计,著配珐琅料广白二十斤,月白二十斤,松绿五斤,大绿五斤,水黄十斤。还需要指出,前者实验标本并没有具体解释清楚。于本月二十日烧炼得各色珐琅料三十四斤,陆续画活计用讫。《珐琅作》”这一资料充分说明珐琅釉由舶来改为自给自足。康熙后期至雍正前期宫廷所用珐琅彩釉主要依赖于海外进口,雍正中期宫内造办处自己研制珐琅釉成功并大量制作。届时各种情况都会发生改变,甚至在以后的数十年釉料制作中还会出现其它变革,这些都足以影响到两者釉料的化学成分。十二月二十日炼得,陆续画活计用讫。记此。例如:“雍正七年十一月初二日,郎中海望,员外郎满毗传:为陆续烧造珐琅活计,著炼珐琅料三十四斤备用
可以说,制作各色釉料与烧制玻璃时加入不同金属氧化物制成“色玻璃”属于同一道理。“珐琅彩”与“粉彩”都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不同的呈色金属氧化物制成。呈色金属氧化物的主要作用是混合在基本釉中使其产生不同发色效应。玻璃粉末为基本釉,是由玻璃研磨制得,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硼砂、氟化物等按照适当比例混合
虽然“珐琅彩”与“粉彩”属于两个不同档次、不同概念的制瓷工艺,但从历史角度看,它们的产生、发展以及传入途径完全一致,英文名皆为“famille rose”,表明二者在西洋文化中并没有界定、区分,可谓同根同源
“珐琅彩”又称“画珐琅”,是15世纪中叶在欧洲佛朗德斯发明,15世纪末在法国中西部里摩居以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而来。随着中西方贸易交往,从广
除了“硼”,釉药还有其它很多情况,例如加入氟化物降低釉料粘度,使熔融釉料易于流动,釉药乳化失透可遮住胎体,同时增强釉层耐压度。有些资料中解释“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化学成分硼,而珐琅彩中含硼”这一实验结果似乎成为“珐琅彩”与“粉彩”的最大区别。类似原理在玻璃制作工艺中应用很多,不同特点的特殊玻璃都是因为添加不同化学元素所致。由于石英(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的熔点极高,甚至超过一千七百多度,为烧制方便,需要添加长石来降低石英的熔点。为控制钠、钾的负作用,制釉者加入硼砂来调节缓和膨胀系数。长石中又含有钠、钾等元素,它们会增大基本釉的膨胀系数,降低釉与瓷胎间的附着力,导致珐琅彩釉从胎体上脱落。所以,笔者认为是否含硼很难成为两种色釉的关键区别,而是彩釉制作者在所处环境、知识领域中选择的一条科学捷径
其实,仔细观察珐琅彩瓷与粉彩瓷,二者之间具有很多共同点。民国时期古玩界曾流传“古月轩”一说,虽然没有根据,但至少表明珐琅彩瓷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与神化程度
其中,“珐琅彩瓷”与“粉彩瓷”都是该时期发展壮大的典型新兴低温彩釉制品。康雍乾三朝是清代御厂制瓷业中最灿烂的阶段,在这一百三十余年中我国制瓷工艺发生了不少重大变革,许多前所未有的彩釉被传入、创新并发展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制作工艺
“珐琅彩”与“粉彩”的其它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