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劲松告诉小编,洪州窑青瓷那纯朴古拙的造型,酥嫩可人、如玉似翠的釉色,以及那变幻莫测的冰裂纹,总是让你充满遐思,如痴如醉。洪州窑青瓷绝不只是褐色一种,其主色为青绿釉和黄褐釉两类,陆羽《茶经》中所指的洪州茶具,只是指后一类的褐釉瓷
■青瓷厕所
■十足砚
始烧于东汉晚期的洪州窑,经过三国东吴、西晋、东晋早期的发展,在东晋中晚期开始成熟,烧制鼎盛一直延续到中唐,从晚唐走向衰落,五代时期断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洪州窑的制瓷工艺不断完善与进步,一度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青瓷产地
■青瓷虎子
从目前在江西和其他地区发现的墓葬中,不断有精致的洪州窑产品出土。南昌县博物馆所藏的洪州窑青瓷,大多是南昌县小蓝乡附近出土,这些洪州窑青瓷不管从数量、品种和器形上,都是精美绝伦的,也是其他博物馆所罕见的。甚至在同代重要贸易城市扬州也发现了洪州青瓷的踪迹,这足以说明洪州窑青瓷在当时就是外销瓷
白胎、酱褐釉、砚素面,中心凸起,砚有边墙二房,下边墙上侈不收,离心倾斜,与十蹄状足相连
白胎、青釉,腹扁圆,弧形圆柱提梁,短颈,斜向前方,圆唇口
白胎、青釉、满釉,圆唇,杯底,三蹄足与托盘以釉相粘接,托盘实心,中部二道旋纹
■盘托三足炉
■四系青瓷罐
■青瓷虎子
1992年至1994年间,有关部门再次对洪州窑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进一步理清了有关洪州窑址分布与兴衰等问题,出土各类标本7000余件,有了重大的收获
洪州窑的工艺
唐代晚期开始,随着洪州窑南面的吉州窑,北面的景德镇窑的兴起,生产了长达800余年的洪州窑逐渐被取代。罗劲松向小编介绍说,经过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洪州窑最迟在东汉晚期就能烧出比较成熟的青瓷器,经历三国东吴、西晋的发展,到东晋、南朝时期逐渐进入兴盛,一直延续到唐代中期
白胎、青釉,腹扁圆,弧形圆柱提梁,短颈,斜向前方,圆唇口
内外施釉,以青色最为常见,釉不及底,釉层均匀光洁,易脱落且开冰裂纹;东晋时期,胎质细腻,以灰白色为主,釉色多呈青黄,釉面开冰裂纹,出现较少的莲瓣纹饰。釉面大多开冰裂纹,釉层易脱落;隋代,胎质粗松厚重,胎灰白色为主,流行半截釉,施釉用荡、蘸之法,釉色呈青、青黄、酱褐色,釉面光润柔和,玻璃质感强,釉层开细冰裂纹,。釉色以青灰色为主,青灰色釉薄而均匀,酱色釉则厚薄不一,施釉不及底;西晋时期,胎质细腻,胎骨稍厚,胎色呈青灰和灰白色。东晋晚期,装烧工艺出现重大改变,开始使用匣钵烧瓷,将两个口径相同的器皿唇部的釉抹去一圈,对口合在一起裸烧;南北朝,胎质细腻,以灰白色为主,釉的玻化程度高,釉层均匀,色以青黄、米黄为主。东汉时期,胎质较粗,胎骨坚硬,呈黑灰、灰、灰白色,施釉采用刷釉法,故釉层厚薄不匀,薄釉粗糙厚釉细腻,施釉不及底;三国时,胎质坚硬细腻,呈灰白色,吸水率低
白胎、青釉,四面围墙,开一门,厕内一蹲位,厕外塑狗两只,作对峙单食状,观之忍俊不禁
至于产品类型,更是纷繁多样,除壶、罐、钵、盘、碗、盏、杯、灯插等日用品外,还有一些是砚、洗、笔插、瓶、供台等文房用具、陈设品及祭品,南昌县博物馆还藏有一只极具生活情趣的洪州窑青瓷厕所,竟然是现在还在使用的蹲厕,反映了当时人们就有极高的卫生要求。洪州窑瓷在装饰手法上主要有刻花、划花、印花、堆贴、雕塑和镂空等,纹饰以莲瓣、牡丹、蔷薇、柏枝、宝相花,以及重圈、水波、月华纹常见,其中数量较多的是莲瓣纹,这与唐代佛教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历代洪州窑青瓷中占据比重较大的,还是那些生活气息浓郁的随葬冥器,如仓、井、家禽、灶、壶、盏、盒,这类器物形象地展现了东汉中晚期以来地主庄园经济发展的景象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其艺术性、创造性一直为同时期其他窑场所不及
洪州窑的发现
1979年秋冬,江西省博物馆对此处洪州窑址首次考古发掘,清理出唐代龙窑3座,出土大量碗、钵、罐等青绿、酱褐色釉的青瓷器,共2917件,从造型、釉色、窑址规模诸方面综合研究,证明此窑址正是唐代六大瓷窑之一的洪州窑旧址。1977年11月,考古工作者首次在赣江西岸的丰城曲江镇罗湖村一带,发现西晋至隋唐时期的窑址群
白胎、胎有拍打方格纹,褐青釉,釉不及底,直口,丰肩,口沿及肩部有数道旋纹,鼓腹,肩有四耳、平底
目前馆藏“洪州窑”品种最多,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南昌县博物馆馆长罗劲松向小编介绍说,丰城境内丘陵起伏,森林茂密,河流众多,瓷土、煤炭的制瓷资源丰富,古时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利用丰城丰富的自然资源,烧制出了著名的洪州窑青瓷。因古代丰城县隶属洪州,唐代名窑一般都以州定名,所以称之为洪州窑。罗劲松说,尽管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但是,在古代的文献中却很少有记载。洪州窑分布在江西省中部的丰城,在境内赣江西岸的曲江、同田一带,到处垒垒废窑,瓷片和窑工具遍野,那里就是昔日的洪州窑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