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籽用南瓜烂瓜病的防治

籽用南瓜烂瓜病的防治

丘陵区选择缓坡地,以利雨后排水。(4)种子处理。防止过密,以利通风透光,降低土壤湿度,减少发病机会。喷药应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用白瓜子专用包衣剂或35%克多福种衣剂包衣,预防土壤中病菌侵染,并预防地下害虫和鼠害。(6)加强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不在低洼、易积水地种植。及时铲趟、除草、追肥、顺蔓,将垄沟中的瓜移到垄台上,大雨后要注意排出田间积水,以利降低土壤湿度,恶化病菌借水传播的条件。与禾本科等非寄主作物进行4~5年轮作。为了兼治其他病害时,亦可全田喷药。对病穴周围土壤撒石灰粉或浇注药液杀菌消毒,彻底消灭菌源。(8)田间卫生。平原区选择地势略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对“中心病株”周围的瓜株,选用对疫病菌特效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进行茎基部、地面和瓜及叶片喷雾,预防再侵染。(7)控制“中心病株”,消灭菌源。(2)合理轮作。(3)选种抗病品种,如东农银灰1号等。通过多次田间调查,及早发现“中心病株”,采取拔除病株,捡出病瓜,携出田外,集中销毁。秋收后,彻底清除茎蔓、烂瓜,运出田外,深埋灭菌。拔除“中心病株”工作,隔3~5天进行1次,连续进行几次,达到田间再无病株出现,即可有效控制病害在田间蔓延成灾。(1)选址。(5)合理密植。增高地温,促进瓜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

一、“烂瓜病”的症状

发病特点:一是喜高温高湿条件,日平均气温16℃以上发病,27~30℃最适发病,高于33℃发病受抑制。利用这一特点,可及早发现病情,适时施药防治。在瓜田最先受侵染的植株,常在1个或几个点上发生,形成“中心病株”,产生孢子囊后向四周传播。这期间也是各地降雨集中期,病菌借雨水的冲溅和径流的移动,加速了传播蔓延。夏初,瓜株伸蔓后,土壤中的病菌先侵染瓜株基部茎蔓,以后扩展到叶和瓜上。二是病菌繁殖快,危害重。黑龙江省各地,6月上旬平均气温均达16℃以上,进入发病期,8月中旬发病最重。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蔓延。夏季暴雨后,病害加重。相对湿度85%以上发病重。三是田间有“中心病株”。在高温高湿条件下,4~6小时病菌即可完成侵染,2~3天繁育1代,5~7天即可蔓延全田,特别是在大雨后病害迅速蔓延成灾,所以该病又叫“水灾病”。在黑龙江省各地,该病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

二、发病特点

瓜染病,初为直径1厘米左右凹陷水浸状灰绿色圆斑,后迅速扩展并生出霉状物,2~3天后变软腐烂,所以叫“烂瓜病”。该病是由辣椒疫霉菌侵染的真菌病害,又称疫病,可危害南瓜、西瓜、甜瓜、葫芦瓜、黄瓜及各种茄果类蔬菜。茎部染病,初呈水浸状,病部凹陷,变细,软化,生有白色霉层,常使病部以上茎蔓和叶片枯死。叶片染病,初期为圆形暗色水浸状斑,以后软化、下垂,干枯后呈灰褐色,易脆裂。发病严重时,田间瓜秧枯死,瓜果腐烂,造成毁灭性灾害。茎、叶、瓜均可染病

三、防治方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3228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