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廊业生存4部曲之生态篇展望篇
《小小雪》 国画 黄一瀚
以行业协会
目前,国内画廊困境重重,问题多多,不仅缺少有规模的品牌画廊,而且一些画廊连生计都难以维持,除了代销几张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外,甚至一年到头都没有多少交易,更不用提画廊应同时具备的发掘新人、培养收藏群体的基本功能了——这些我们已在《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中国画廊》、《书画交易混乱 画家变身画商》等文章中做了详细论述
在欧美的许多国家中,衡量一位艺术家的身价不是以获奖或头衔为标准,而是看其签约的画廊是否权威。这恰恰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中国画廊业的发展潜力。众所周知,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拍卖行与画廊是分工明确的依存联盟,前者专职于少量精品的艺术品交易,后者则负责培育、推介艺术家。然而世人皆知的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拍卖行则完全抢了画廊的风头,取代了其某些重要功能
我们之所以结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客观地评述中国画廊的生存现状,原因诚然不是唱衰中国的画廊业,而是试图通过建设性的批评、探讨等,促使画廊行业进一步规范,营运水平不断提高,改变当下普遍存在的“卖画如卖菜”的现状,以期在不久的将来,画廊成为藏界进行艺术品投资的最佳场所
优秀画作的学术价值亟须重视
《小品之八十》 国画 30cm×37cm 赵少昂
拍卖市场的如此火爆已经僭越了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西沐研究员表示:“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现在国内的艺术品市场缺少一套规范完整的市场制度与行业守则,致使国内拍卖业看上去很红火,实际上其中大量涌现的是原本根本进不了拍卖行的作品。据《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统计:目前,全国有八百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一年举行约千场拍卖会,拍卖总额达二百二十多亿元人民币,除了目标明确地走高端市场的一些大公司外,数目众多的小公司居然代替了画廊的位置,操纵起了艺术品一级市场。曾一时,拍卖行担忧自己被传统角色远远甩在市场后面,便开始“抢镜头”、“塑造”亚洲当代艺术市场。”要想改变这种局面,著名律师朱永平说:“必须完善现行《拍卖法》,因为它‘三不保’(不保真、不保质和不保量),加重拍卖行和送拍方的责任。”
对此,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呼吁:“我们应该尽快成立如银监会一样的机构,制订完善的行业规则,加大对书画市场的监管力度。同时,如果放任画廊“低位运行”,则不利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艺术品拍卖会也会有“放大”效应,甚至为追求“纪录”而有不诚信行动。”
优秀书画作品的市场价值和学术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即便有些优秀作品当下处于曲高和寡的非正常境况,譬如尚涛的格调高雅、笔墨重拙的大写意花鸟、黄一瀚的直面新人类生活的“卡通一代”、鸥洋含蓄抽象的意象油画等,但随着国民审美素质的提高,其双重价值会逐渐被大众接受,所以画廊理应一作者 吴聿立
毋庸讳言,画廊按照综合市场价来确定艺术品价格的做法还是较为真实合理的。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应进一步将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向画廊归位,——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本战略。另外,比起一家拍卖行一般每年只举行次数有限的拍卖会,画廊能随时随地待客,更有利于艺术品市场的平稳发展
规范混乱的市场
我们曾提到:许多当代中青年艺术家没有经过画廊的培育,直接拿作品到二级市场上拍出了惊人的价格,说明市场流通环节中一级市场“功能性”的缺失,甚至说明所谓“一级市场”本身就是缺失的。而艺术品拍卖几乎被当作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代称,成为艺术品特别是绘画流通领域的第一风向标则最能体现这种不正常的功能缺失。中国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刚刚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画廊业也正在建设之中,远没有进入繁荣阶段,更没有形成西方“画廊”概念中完善的运作机制和行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