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李止正研究员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实行企业运作。“一些家庭种了一段时间后,需要某种蔬菜的苗,就打电话给农场,但农场的苗都是大批量卖的,不向家庭供货。所以,推广工作还得由企业来做,由它们为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这两年,上海植生所把家用立柱式栽培系统引入了几十户家庭,但可惜的是,并没有推广开来
“如今蔬菜比较贵,所以我觉得观赏与食用结合的柱子比较好,而且,蔬菜的栽培材料容易获取,栽培成本也低。”李止正说。在短柱上,用户可以种多种花卉,形成参差披拂的“组合花柱”;也可以种生菜、番茄等时鲜蔬菜,长成后便可收割食用;还可种草莓等水果,既能观赏也能尝鲜
我家的柱子成“小花园”了!
经过多年研究,这个构想变成了现实:在上海马桥园艺场,一根根立柱耸立在暖棚里,每根立柱长2米,上面套着12个ABS工程塑料盆,每个盆里都栽着无土栽培蔬菜。柱的上端是淋滴装置,通过串联起来的输送管网,含有营养液的水被水泵抽出,通过管网和淋滴头,喷洒到立柱最上端的塑料盆里,并逐层往下流,流到最底下的“营养水”会被回收,流回水泵,供循环使用。据估算,立柱式栽培的亩产量可达到常规栽培模式的5倍,并能节省大量人力
根据李止正的设想,企业必须保证原料的全年供应,不让用户因换季栽培缺苗而烦恼,而且要像送矿泉水一样,随时为居民换柱。如果建起了这样一个销售网络,那么该发明就能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上世纪90年代,李止正提出了一个构想:能否不要让蔬菜平铺在地里,而像树一样往空中发展?这样,不就能在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蔬菜产量吗?。据了解,立柱式无土栽培系统是中科院上海植生所研究员李止正发明的
沈院士指出,这种“立柱”不但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还可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因此值得在本市推广。日前,在上海院士风采馆举行的“走近院士”讲座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生所研究员沈允钢向市民介绍了这项发明。为了大幅提高种植面积,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海科研人员发明了立柱式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系统,并对这套系统进行了改造,把它引入了市民家庭
水泵是自动化的,用户可以自主设定每天的喷水频率、喷水时间,不必费心照料。小编看到,这种家用短柱套有四五个塑料盆,柱子的顶端是淋滴头,底座的蓄水槽里装着一个小水泵,能把水和营养液打到顶端,再由淋滴头喷洒下来,构成了循环系统
推广该发明还需企业出力
立柱栽培让植物长成“树”
”。谈到二次发明的初衷,他表示,“家庭阳台的面积一般很有限,我想,立柱式系统能提高种植面积,自然也能提高阳台绿化面积。然而,李止正并没有感到满足,他又发明了适合家庭阳台摆放的短柱。这项发明成熟后,被推广到全国28个省市,并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