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齐、燕、赵三国是刀币或刀币、布币并用的地区,齐国的“齐刀”、燕国的“尖首刀”、“明刀”、“针首刀”、“截首刀”,赵国的“直刀”均有。到了距今2600年的春秋时期,当时的楚国铸造了“包金贝”、“银贝”、“铜贝”(蚁鼻钱)等金属贝,流通于今河南南部及长江中下游各省及淮南淮北等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由大书法家欧阳询置词并书写钱文,始铸“开元通宝”,这种“钱”成为唐以后历代钱币的标准,流行了1300多年,直到民国以后才逐渐被淘汰。秦国的大小“半两”、汉代的“五铢”、新莽时著名的六泉十布中的典型钱币、六朝时北周三品,即“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等均铸造得精美绝伦。展品中的“原始刀”、“原始布”(铲)各一品,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在铸造钱币上,唐代具有改革精神,所铸的钱币不再以重量为钱币名称,而改称“宝”,如“通宝”、“元宝”等等,并且冠以铸造的年号。春秋时期的耸肩“空首布”、平肩及斜肩“空首布”,战国时期的“邪山大尖足布”、大小“方足布”、“尖足布”等钅斤布,都是难寻的古币。“天然贝”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货币,它是一种出产于南洋的咸水贝,是当时贵重物品,商周时的先民们以“天然贝”交换其他物品
(梁学义)稿件来源:中国商报。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高22厘米,鼓腹宽26厘米的典型汉代陶罐,该罐一面破损,满罐装的是汉代“五铢”,约有25公斤重,这12000多枚“五铢”,饱经2000多年的罐内挤压,已锈蚀凝结在一起,形成了由绿锈包裹着的一座微型小山峰,又像破壳欲出的恐龙蛋,十分壮丽
展品上自中国古代商周时使用的天然贝起,下至明、清历代古币,无不珍贵、引人入胜。北京报国寺收藏品市场中院西配殿是“中国钱币馆”,厅中央10台展柜,摆放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钱币,涵盖了中华4000年的货币文化史
展品中的“淳化元宝”是北宋太宗赵炅御书真、行、草三体钱。“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御书瘦金体,钱文铁划银钩,骨秀格清,堪称楷书巅峰。比较珍稀的古币尚有南宋的“建炎通宝”折二钱、折十的“嘉定元宝”;金代折十大型篆书“泰和重宝”;西夏少数民族文字的钱币;元代起义军徐寿辉的“天启通宝”、陈友谅的“大义通宝”、“天定通宝”、张士诚的“天佑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