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耕深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这样,冬耕就可以将部分虫蛹翻入深土层,使之第二年不能羽化。据冬前和冬后调查对比,冬耕冬灌,虫蛹死亡率在80%左右,只耕不灌,虫蛹死亡率在65%左右,不耕不灌,虫蛹死亡率在45%左右。所以,抓好越冬期的防治,降低越冬基数,对控制第二年棉铃虫的发生也有着重要意义。因而,翻耕面积越大,控制效果就越好。棉铃虫以蛹在土中越冬,深度不超过10厘米,以6厘米以上的表土层最多。冬耕还能破坏棉铃虫大部分蛹室,使成虫不能正常驯化。据观察,在10厘米以下土层内,成虫不能羽化出土。有条件的地方耕后灌水,更能提高棉铃虫的越冬死亡率。据多年调查分析,越冬基数大小与第二年第一代棉铃虫发生程度呈正相关,即越冬基数越大,麦田里的第一代棉铃虫就越多。冬季是棉铃虫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此时采取防治措施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拔棉柴后至大地封冻前进行冬耕冬灌,不仅有熟化土壤,提高蓄存雨雪的能力,而且还是一项防治棉铃虫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不但棉田冬季要翻耕,其他白茬地也要进行冬季翻耕,因为其他作物也有棉铃虫发生,也有越冬虫源。同时,冬耕还能将部分虫蛹翻于地表面而被冻死或被鸟兽吃掉
冬耕冬灌可减少棉铃虫越冬基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3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