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是一种透明的石英晶体,成分为二氧化硅,晶形为六角柱状。水晶硬度高、抗磨损、耐腐蚀、反光率极强,是加工项链、挂件等饰品的理想原料,深受人们的青睐。旧时的君主帝王更以水晶雕琢精美的摆件,显示他们的权贵。因纯净水晶无色透明,故名
来源:中国商报
这件清宫御用象耳双环水晶盖瓶,通高34.2厘米,瓶盖上沿刻铭“绮思楼”,下沿刻铭“大清乾隆丁未春制”,圈足刻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瓶身刻铭“开益轩有会宋宗良语,对宋琪开卷都为有益。时我祗玩辞观易象,善迁改过得其师,乾隆丁未御识”(此诗见于乾隆御题诗集,有其内容著录)。其通体晶莹洁白,杂质很少
此器以青铜器尊为造型,以整料水晶石雕刻而成,其形制大器典雅,雕工简洁明快,有双耳作象首样,刀法虚实相间,形象生动,立体感颇强,其寓意“吉祥”,又与佛教雕刻题材中取以释迦牟尼本身典故有关,这是清宫崇尚佛教图案的典型特征。在两象耳上,配有活环,和瓶身是一体雕琢而成,平凡处彰显作者高超的工艺水平
乾隆小时也曾在此读过书。光绪变法失败后,曾被囚于此。绮思楼居于清宫南海瀛台涵元殿之西侧,东面则是与之对称的藻韵楼。清代皇帝每年祭祀社稷坛后,来此更衣,然后赴畅春园给皇太后请安。据瓶身铭文可知,此器作于乾隆丁未春,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曾为京城瀛台绮思楼之物。康熙朝以后不断修建,逐成现在规模。据此可知此物定为宫廷御用。上元节时,皇族人等来此观看燃放焰火。此处是清皇室在瀛台活动的主要场所,清顺治年间在岛上建宫室,改名瀛台
明以来用水晶雕以文房供玩颇为流行,至清亦多见,乾隆时期更有工艺精湛的水晶雕件出现。考古资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水晶制品出土,又据唐末史书记载,水晶产地颇多。此瓶通高30多厘米,要雕琢如此大的一件器物,原料至少要数十斤。同时,又从大秦、波斯等国输入,故各类水晶制品出现较多。就制作工艺本身而言,水晶雕刻工艺品存世颇多。像如此大件者,则寥寥而稀,故更为珍贵。但天然水晶中,多有杂质,在开采过程中,能有大块纯净原料存世的已属难得
7月3日,该瓶将出现在上海崇源春季拍卖会上。此器早年即流散海外,曾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20世纪初,又转至一华人收藏,而其收藏价值已得到国内专家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