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质叶排列成莲座状,叶肉质,两边圃凸,叶色碧绿,顶端呈透明或半透明状,称为“窗”,表面有深色纵线条,顶端有细小的“须”。玉露(Haworthia cooperi)为百合科十二卷属多肉植物中的“软叶系”品种。植株初为单生,以后逐渐呈群生状。松散的总状花序,小花白色,有绿色纵条纹
基本形态
养护指南
繁殖方法
播后盖上玻璃片,约20天左右出苗。在播种苗中,可能会出现有一些变异的植株,可挑选其中株形紧凑、肉质叶肥厚、“窗”的透明度高、脉纹显著的幼株作为种苗保存,如果发现有叶色与众不同的小苗,也要将其挑选出来,说不定长大后就是一株珍贵的斑锦变异植株。播种也是玉露的繁殖方法之一,但要通过人工授粉。种子可随采随播,播种土可用蛭石3份、腐叶土或草炭土2份混合配制,播种前最好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以消除内的病菌及虫卵。出苗后去掉玻璃片,注意通风,不要使土壤过分干燥,当小苗过分拥挤时注意分苗移栽
但也不宜长期干旱,否则植株虽然不会死亡,但叶片干瘪,叶色黯淡,缺乏生机。如光照过强,则叶片生长不良,呈浅红褐色,有时强烈的直射阳光还会灼伤叶片,留下难看的斑痕,在半荫处生长的植株,叶片肥厚饱满,透明度高。耐干旱,不耐寒,忌高温潮湿和烈日暴晒,怕荫蔽,也怕土壤积水。玉露喜欢有一定空气湿度的环境,空气干燥时可经常向植株及周围环境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在生长季节还可用剪去上半部的透明无色饮料瓶将植株罩起来养护,使其在空气湿润的小环境中生长,这样可使叶片饱满,“窗”的透明度也更高。但夏季高温季节一定要把饮料瓶去掉,以免因闷热潮湿导致植株死亡。施肥时间宜选择天气晴朗的上午或傍晚。在生长期对于长势旺盛的植株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新上盆的植株或长势较弱的植株则不必施肥;夏季高温或者冬季温度较低时的休眠期也不必施肥。玉露原产南非,喜凉爽的半荫环境,主要生长期在春、秋季节,为多肉植物中的“中间型”品种。生长期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避免积水,更不能雨淋,尤其是不能长期雨淋,这些都是为了避免烂根。生长期应给予充足的光照,若过于荫蔽,会造成株形松散,不紧凑,叶片瘦长,“窗”的透明度差
玉露的花观赏价值不高,若不留种,可将花葶从基部拔掉,以免消耗过多养分,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应注意的是花葶不要用剪子剪,要用手左右晃着拔掉,这样可以避免残花梗残留在叶与叶之间,对以后新叶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夏季高温时植株呈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滞,可将其放在通风、凉爽、干燥之处养护,以免闷热、潮湿的环境将植株“蒸”死,并避免烈日曝晒,也不要浇太多的水,停止施肥,等秋凉后再恢复正常的管理。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在8℃左右,白天在15℃以上,檀株可继续生长,应正常浇水;若节制浇水,使植株休眠,能耐3℃~5℃的低温,甚至短期的O℃低温,若长期处于5℃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植株虽然不会死亡,但叶面上会留有冻伤的痕迹。因此,玉露的越冬温度最好能维持在5℃以上
玉露,植株玲珑小巧,种类丰富,叶色晶莹剔透,富于变化,如同有生命的工艺品,非常可爱,是近年来人气较旺的小型多肉植物品种之一,适宜用小盆栽种,陈设于窗台、案头、书桌、阳台等处,闲暇之时细细观赏其独特的株型、叶片,从中领悟大自然之神奇,植物之妙趣
对于玉露寿锦、毛玉露等高档品种,还可用赤玉土、兰石、植金石、萨摩土等人工合成材料栽种,但要加入适量的草炭或泥炭土,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含有石灰质,并有较粗的颗粒。由于玉露的根系会分泌酸性物质,造成土壤酸化,使根部老化中空,可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换盆一次。生长期如果发现植株生长停滞,叶片干瘪,很可能是根系损坏,应及时翻盆整理根系。翻盆时将老化、中空的根系剪掉,过长的根系剪短,保留粗壮的白色新根,再用新的培养土栽种。常用腐叶土2份、粗砂或蛭石3份的混合土栽种,并掺入少量的骨粉等石灰质材料。新栽的植株可勤喷水,但要少浇水,这样可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也可在生长季节选择健壮充实的肉质叶进行叶插,插后保持盆土稍湿润,很容易在基部生根,并长出小芽,等小芽稍大些再另行栽种即可。玉露的繁殖可结合换盆进行分株,也可在生长季节挖取母株旁边的幼株,有根、无根都能成活,有根的直接栽种,无根的苗要晾1至2天,等伤口干燥后再种植,新栽的植株浇水不宜过多,以免引起腐烂,等长出新根后再进行正常的管理
此外,还有玉露跟寿的杂交种“玉露寿”;跟寿锦的杂交种“玉露寿锦”,玉露跟万象的杂交种“玉露万象”:跟静鼓的杂交种“静鼓玉露”等杂交品种。玉露的变种及园艺种很多,常见的有大型玉露、姬玉露、钝叶玉露、白斑玉露、毛玉露、帝玉露、扁叶玉露、冰灯玉露、玉露锦等品种。如水晶殿(Haworthiacymbiformis v.obtusa),俗称革玉露或玉露牡丹,实为“宝草”的一种,其肉质叶较为肥厚,呈草绿色,鲜翠亮丽,但叶顶端“窗”的透明度不是那么通透,有明显的叶脉状纹路。需要指出的是,玉露在国内命名较为混乱,有些品种并不是“玉露”,但由于其形态跟玉露很相似,不少人也把其列为“玉露”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