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的形式多样、款式复杂说明了当时的工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良渚文化见证的不仅是一种生产力,更多的记录的是社会的进步,当时大环境下的繁荣发展。下面就随着咱们中国一起来从古玉器的造型、工艺上来认识良渚文化吧!
元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在继承宋代玉器特点的同时,出现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琐的两种互相排斥的倾向。现存北海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明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板,朱翊钧墓出土的玉圭、玉带钩、玉盂、玉碗、玉壶、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这时期玉器的特点
当无齿锯前后推拉或鉈、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水调匀的石英砂,随工具运动而琢磨成器。奴隶社会治玉以青铜工具为主。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封建社会由青铜工具逐步变为钢铁工具。所以,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花纹都是靠这种方法制成。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
更多古玉鉴赏 古玉收藏 请登录 中国网
商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为其特征,并出现了俏色玉器。在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治玉工艺已与石器工艺开始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阳线、平凸、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
另外,中国维吾尔族的碾玉工艺富有地方色彩,是中华民族玉器艺术宝藏的组成部分。在后期封建社会仿古思潮影响下,以“返朴”为目标,追仿“汉玉”风格而生产的各式玉器,被称为仿古玉,这种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着自己特殊的美学价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组成部分
元明玉器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发展了碾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也往往镌刻名家款识,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时期的玉器因玉材丰富、皇家提倡和社会需要,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
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刻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有了广泛的发展,各诸侯国竞相碾治,精益求精。汉玉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秦汉玉器与精雕细刻的春秋战国玉雕相比,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泽莹晶,质地精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因玉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压、刻款等若干工序。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多集中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