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知识 / 丰厚深邃的中国兰文化

丰厚深邃的中国兰文化

兰花,有着优美飘逸的叶片,它亭亭玉立、临风摇曳、多而不乱;兰花,有着素而不妖的花朵,它娟秀素雅、幽香清远、馥郁袭人,一枝在室满屋飘香,素有花中香祖、王者香和天下第一香之雅称

园艺工作者和艺兰专家正在利用我国独特的兰花资源和气候条件进行兰花新品种培育,对一些名贵珍品进行保护性培养,加快繁殖。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更好、更珍贵的品种问世,中国深厚的兰花文化一定能够得到弘扬。兰花在我国悠久的文化生活中,放射着奇光异彩,吸引着全世界一切爱好兰花的人们;兰花是祖国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杰出代表,是伟大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骄傲,是美的象征、美的结晶和升华,被世人所崇慕。兰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中华先民们经过历代不懈的努力,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品种资源和兰花专著(见附表)

据考证,唐代以前的“兰”、“蕙”均不是今天真正的兰科植物,但也有人从古文字、文学、当时的气候和兰花的地理分布等多方面考证,认为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中所见到的香兰就是兰科植物的兰蕙。在我国古籍上关于兰花的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有:《易经·系辞》中“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诗经》中“诸侯执薰,大夫执兰”。孔子在《家语》篇中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矣”;《猗兰操》有记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之,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之独茂与众草为伍。”孔子称兰为王者香,一直影响到现在。尽管这方面仍有争议,但有关兰蕙的记载为我国深厚的兰花文化奠定了基础却是无疑的。在《楚辞》、《越书》等古代典籍中对兰花也有很多的记载,如越王勾践在浙江绍兴种兰渚田;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受馋,一腔忠愤,终身佩兰,他在《离骚》中对兰花的记述甚多,如“纫秋兰以为佩”、“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疏石兰兮为芳”等等,表明了当时诗人不但备受颠沛,把满腔义愤寄情于兰花,而且用兰花来比喻自己品格高洁,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袒露出一颗如兰似蕙的赤子之心。魏以后,兰蕙的种植从宫廷园苑开始,逐渐向士大夫阶层的私家花园发展,并广泛用来点缀庭园,美化客堂厅馆,如曹植在清游西苑的诗词中就有“秋兰被长堤”的歌颂;晋时王羲之在会嵇山阴筑有兰亭,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在此处写成的。秦汉时期,兰花栽培和园艺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更多的诗赋提到兰蕙。汉时张衡《怨篇》中有“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香,有黄其花”的记载。兰花作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于照的《都门艺兰记》、夏诒彬的《种兰法》等对兰花品种分类及养护管理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一批有志于振兴兰花的园艺工作者,对兰花广泛地进行了引种、栽培、科学莳养及组织培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经常举办各种兰花展览,促进了兰花事业的发展。20世纪以来,也出版了一些兰花书籍。吴恩元的《兰蕙小史》除了对栽培管理兰蕙作了系统的论述外,还对江浙一带散失的各种兰蕙名品附有插图和当时流行品种的照片。目前,兰花的规模化生产在我国正在起步发展。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或园林单位对兰花的组织培养和无菌播种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许多成果

张雨曾称赞兰花为“能白更能黄,无人亦自芳。清代,兰花著作层出不穷,如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分为四卷:卷一为花品和本性,卷二为外相及培养,卷三为养护和杂说,卷四为引证及附录,其中有不少独到之处。还有屠用宁的《蕙兰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孙侍洲的《心兰集》、陈研耕的《王者香集》、周荷亭的《种兰法》、袁世俊的《兰言述略》和许鼐龢的《兰蕙同心录》等著作,其中以《兰蕙同心录》最引人注目,书中蕙兰品种和传统名种配有素描插图。晚宋末年,画家郑思肖擅长画兰,后南宋灭亡,元朝统治者慕名请其作画,结果竟被严词拒绝。但在宋代,毫无疑问已经有兰花栽培,尤其是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之后,艺兰之风相当盛行,且栽培技术日渐普及,诸多古籍中常有提及。张应文的《罗篱斋兰谱》内容分为列品、封植和杂说三部分,他在兰的修剪方面叙述尤为详细。著名诗人苏轼也是首屈一指的佩兰、咏兰者,他在《种兰》一词中对兰花优美的形态、芬芳、功用和习性等方面作了高度概括和生动描绘。1233年,赵时庚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比达尔文的《兰花的传粉》早600多年,该书分成叙兰容质、品第高下、天地爱养、坚性封植、灌溉得宜五个部分进行叙述,同时把兰分成紫兰(16种)和白兰(9种)两大类,紫兰主要是指今天的墨兰,而白兰多为今之素心建兰。北宋黄庭坚在《幽芳亭》中写道:“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大,大概山林十蕙而一兰也……,兰蕙丛生,莳以砂则茂,沃以汤茗则芳。”并且第一次对兰蕙作了分类“一干一花,香有余者,兰也;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也。”李愿中在《艺兰月令》中将广东、福建一带的养兰方法以诗歌形式编成口诀。人们还习惯把好的东西都冠以“兰”字,如称好文章为“兰章”,把真挚纯洁的好友称为“兰友”、“兰谊”,把知心契结的兄弟姐妹称为“金兰结拜”等等。我国究竟何时开始栽培兰花,很难考证。王贵学的《兰谱》(1247 年)分成品第之等、灌溉之候、分析之法、泥沙之宜等部分,同样将兰分为紫兰和白兰两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王象晋的《群芳谱》都有对兰蕙的叙述;高濂的《兰谱》中有“种兰奥诀”、“培兰四戒”、“雅尚斋重订逐月护兰诗诀”12首,其中,值得提出的是他的“培兰四戒”,即“春不出宜避春之风雪,夏不日避炎日之销烁,秋不干宜常浇也,冬不湿宜藏之地中,不当见水成冰。”也就是至今仍被养兰者所引用的“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12个字。明清时期是兰花栽培和发展的昌盛时期,有关兰花的专著、诗词、绘画更多了。才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因此兰花被人们誉为正人君子,视为坚贞、美好和高洁的象征,把兰和梅、竹、菊并列称为“花中四君子”。此后他画的兰花一直都是露根,并不着地,有人询其缘故,答曰:“国土之不存,兰根焉能着地?”借以抒发爱国之心与亡国之痛,至今仍被传为佳话。此外,还有鹿亭翁的《兰易》、李晴江的《种兰诀》、顾茂实的《续兰谱》等著作都详细地记述了兰花的产地、习性、生境、类别、品种、栽培莳养的管理方法与经验。赵孟坚是宋代有名的画家,宋亡后,他隐居画兰,以示清高。同时,人们还视兰花代表勇敢、忠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4891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