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三:单季稻+半地下式栽培香菇
二、原理
8~9月份香菇制袋、接种,发菌培养至11月中旬排场,采用半地下式栽培,5月份香菇采收结束后,整个栽培场即可翻耕插秧,秋天收割水稻后,继续栽培香菇。③香菇水稻轮作模式
2、技术关键
蘑菇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培养料,培养料进料时适宜的含水量是60%~65%;其次是喷洒在覆土层和空间的水分,主要有结菇水、出菇水、转潮水等。因田菇的小空间湿度比原常规栽培的菇房湿度高得多,且温室效应较明显,故用水的总量应比常规栽培偏少。②蘑菇的技术关键是水分管理。蘑菇是水里来水里去的菌类,优质高产离不开科学调水。水分管理采用秋冬菇从多到少、春菇从少到多的喷水原则,在用水技巧上应做到“八看”:即看品种、看气温、看气候、看小空间保湿性能、看土层厚薄度、看土层与培养料干湿度、看料与土层内菌丝强弱度、看菇大小多少而灵活应用
模式一:单季稻(或双季稻)+蘑菇模式,蘑菇栽培又有单层栽培床、层半(当中增一层)栽培床和三层低棚栽培床等3种形式
营养需求上相辅相成,如稻草是栽培蘑菇的主要原料,食用菌栽培后的残料可加工成优质有机肥,可还田作水稻生长的肥料。水稻与蘑菇、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在生产季节安排上一前一后,温度要求上一高一低,水稻生育期要求有较高的积温,而食用菌子实体分化发育的温度要求较低。中、低温型食用菌与水稻轮作的原理和基础是温度互补,以充分利用水稻生产后冬闲田的土地资源和光温资源
同时创造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有利菌丝恢复及生理成熟。菌棒刺孔养菌有少量耳芽形成后,气温稳定在25℃以下时,进行露天排场,接受自然光照催耳。①黑木耳代料栽培的技术关键是刺孔养菌和露天排场。孔打好后,要采用“△”或“井”字型堆放,以利散热及空气流通。耳棒最好用竹签腾空离地,以利通风和防污染。如果免脱袋刺孔出耳,则孔大4mm,孔深5mm,孔数130个左右为宜。菌丝发透耳棒后要进行一次刺孔,脱袋出耳的,一般孔大2-3mm,孔深5mm。可用2-2.5寸园钉制成钉板打孔;每袋菌棒9-10行,100-110个孔为宜。刺孔养菌时间一般为7-10天
三、关键技术
香菇在10月份排场,5月份采收结束后,整个栽培场即可翻耕插秧,秋天收割水稻后,继续栽培香菇。早稻一般在5月上旬插秧,晚稻在10月下旬收割,蘑菇播种时间在每年10月底~11月中旬,收获时间在11月下旬~翌年5月。代料黑木耳栽培段在10月底~11月初排场,收获时间在11月中下旬~翌年4月底
半地下式栽培香菇与水稻轮作新模式是云和县食用菌科技人员于1991年发明的,主要在云和、松阳、龙泉及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大面积使用,年应用量超过1.5亿袋。黑木耳与水稻轮作新模式自2003年应用以来,现在云和、龙泉、景宁推广普及,年推广面积5000亩以上,代料黑木耳栽培量5000万袋,产值超亿元。蘑菇与水稻轮作始于90年代末的平阳,除不与粮争地外,具有较传统蘑菇栽培投入小、劳动强度轻、杂菌及病虫害少、品质好的优势,现平阳县已成为我省蘑菇优势产区之一,年栽培量1000万平方尺
食用菌与水稻轮作,茬口衔接搭配形式,可根据当地实际灵活选择,现介绍3种主要的模式:
食用菌水稻轮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新型栽培模式,主要有黑木耳、蘑菇、香菇与水稻轮作3种模式。该新模式示范推广依托于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如代料黑木耳新技术的研究成功,半地下式栽培香菇新模式的创造,冬闲田发展蘑菇等;也与我省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效益农业的大背景休戚相关
1、茬口安排
薄膜上面另加草帘遮荫调光。将菌棒竖立其内,进行半地下式栽培,上面以“弓”形竹片支撑,遮上薄膜防水保温、保湿。③代料香菇的技术关键是半地下式栽培模式。其方法是在地面挖宽约1.2米,深20公分的“凹”式平底长畦
②蘑菇水稻模式。在晚稻收割前15-25天,即于10月份完成蘑菇培养料建堆,晚稻收割后进行整畦→菇棚搭建→铺料→播种,充分利用时间差而提早出菇,11月~4月为出菇管理期,5月至10月可安排双季稻或单季稻生产
①黑木耳水稻模式。黑木耳栽培又分秋栽和春栽,秋季栽培据海拔高低选择7月中旬至9月底制袋、接种,室内发菌培养,10月底~11月初(排场时温度在15℃至25℃)排场,11月上旬~4月中下旬出耳;春季栽培(仅适合高山地区)于11月份至12月份制袋、接种、培养,翌年3月份排场出耳,5月底6月初结束后种单季稻
水稻大田栽培季节为5月上旬至10月底。单季稻生产无特殊要求。黑木耳、蘑菇、香菇等中低温型食用菌利用11月至翌年5月初的非水稻生产季节安排生产。早稻在5月上旬插秧,7月中旬收割;晚稻在7月底插秧,10月下旬收割
一、模式
模式二:单季稻(或双季稻)+代料黑木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