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艺知识 / 玉米螟

玉米螟

②2.5%西维因和3%呋喃丹颗粒剂

增加春玉米的种植面积,减少夏玉米的种植面积,可以减轻玉米螟的为害

①0.3%辛硫磷颗粒剂和1%1605颗粒剂;

⒊药剂防治

⒉生物防治

在成虫羽化前的冬春季节,采用铡、轧、沤、烧、泥封等方法处理玉米秸和穗轴,消灭越冬幼虫

防治方法

在适宜条件下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可达80%以上。玉米螟的天敌较多,国内已发现的天敌有70余种,其中寄生性天敌20余种,有寄生卵块的赤眼蜂,寄生幼虫及蛹的寄生蝇和寄生蜂,以及白僵菌、细菌、原生动物微孢子虫、螨类等

为害症状

⑵穗期防治用50%敌敌畏800~1000倍液滴灌玉米雌穗花丝心

春季复苏的越冬幼虫必须嚼潮湿的秸秆或吸食雨水、露水,方可化蛹。成虫羽化后也要吸水才能正常产卵,产卵时又要求有较高的相对湿度。温度在25~26℃,相对湿度90%左右时,对玉米螟成虫产卵、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极为有利,暴雨可增加幼虫的死亡率。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发生重,夏玉米面积大于春玉米时会加重玉米螟的为害,反之则为害减轻。影响玉米螟消长的主要气候条件是雨量和温度

玉米螟的防治要做到四个相结合,即越冬防治与田间防治相结合;心叶期防治和穗期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防治玉米与防治其它寄主作物相结合

⑶改变播种时期

颗粒剂有:。⑴心叶期防治,以颗粒剂防治效果最佳

此外,在玉米螟幼虫发生期可以大量使用白僵菌等菌类制剂也有很好的效果。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要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玉米螟。人工繁殖和释放赤眼蜂是生物防治玉米螟较成功的例子,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释放赤眼蜂2~3次,每亩释放1~2万头,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率可达62%

⑴处理越冬寄主秸秆

选种含抗螟素较高的品种种植,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螟对玉米心叶的为害

春玉米区,玉米收获后,2代成虫则转移到棉田产卵,为害棉花青铃。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代区,以2代幼虫为害春玉米较重,秋季第三代至第五代在田间重叠发生,为害夏玉米很重。3龄后蛀入为害,雄穗、雌穗、叶鞘、叶舌均可受害。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并随风或爬行扩散,钻入心叶内啃食叶肉,只留表皮。各代幼虫为害作物有差别,一般在2代区,第一代为害谷子,第二代为害玉米;3代区,第一代为害春玉米,第二代集中取食夏玉米,第三代幼虫多集中为害夏玉米的雌穗,在棉花、玉米混种区,若春玉米面积小,则棉花受害较重。成虫将卵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一般在450以北发生一代,在400~500发生2代,长江流域发生3~4代,华南地区发生5~6代。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和穗轴以及寄主被害部位和根茬内越冬。玉米螟一年发生代数依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⒈农业防治

为害棉花时主要钻蛀茎、枝条、嫩尖和叶柄,常使嫩头倒折枯萎,幼虫也钻蛀蕾铃,引起落蕾和烂铃。此外,为害谷子时,苗小时出现枯心苗;抽穗前受害多数不能抽穗

玉米螟分布很广,在我国除西藏、青海未见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发生。其中以北方春播玉米区和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发生最重,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和南方丘陵玉米次之

⑵选种抗虫品种

生活习性

玉米螟在玉米苗期为害可造成枯心,喇叭口期取食心叶,形成一排排小孔(花叶);抽穗后钻蛀穗柄和茎秆,遇风被折断;穗期雌穗被害,嫩粒遇损引起霉烂,降低籽粒品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5659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