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景造型 / 凤仙花常见病害防治

凤仙花常见病害防治

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

一、凤仙花白粉病

传染途径病菌在风仙花病残体及土壤植物碎片上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飞散传播。高温多雨的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2·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

2·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症状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凤仙花褐斑病又称风仙花叶斑病,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7月份以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随后,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粒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呈黑褐色

凤仙花花娇叶美,风姿绰约,为花坛点缀之佳卉,宜可盆栽,是一种优良的夏季观赏花卉。凤仙花好温暖、光照,不耐寒冷;喜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但由于栽培管理不当易导致一些病害发生

1·主要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

传播途径

防治方法

病菌发育适温27℃~31℃,最高36℃,最低10℃,遇阴雨或湿度大,或土壤粘重、地势低洼、重茬地发病重。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种子上或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残体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及灌溉水传播,病茵侵染幼苗引起倒伏,成株期,雨水多,湿度大易发病

三、凤仙花立枯病

秋末应将病叶、病株集中销毁,减少来年传染源。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1·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

一般花坛在梅雨季,盆栽花过湿时,发病较多。症状在根茎处发病。初在根茎处变褐缢缩,后引起立枯症状

2·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7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二、凤仙花褐斑病

2.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在32℃以上的高温下避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

1·摘除病叶;增施磷、钾肥等

四、凤仙花疫病

将病叶、病株清除,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1.栽植不过密,适当通风,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传染途径病菌在病株残体和种子内越冬。翌年,当环境适宜时,病菌借风雨传播。8~9月为发病盛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5878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