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千粒重28~32克,发芽率70%左右。播种量每亩3~5千克。播种育苗容易,以春季播种为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重粘土和积水区生长不良。旋皮夜蛾、蓖麻蚕是主要的食叶害虫,为害苗木。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坡也可直播造林。叶可饲养樗蚕。在黄河流域一带有晚霜为害,春播不宜过早。耐微碱,pH的适宜范围为5.5~8.2。臭椿是荒山造林、庭园和工矿区绿化树种。生长快,根系深,萌芽力强。花期5~7月,种子9~10月成熟。在干旱多风地区也可截干造林。臭椿沟眶象、沟眶象是常见的蛀干害虫。斑衣蜡蝉是常见的刺吸害虫。对中性或石灰性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适宜,对氯气抗性中等,对氟化氢及二氧化硫抗性强。根皮、茎和种子供药用。常见病有白粉病。木材可供建筑、制人造板等。臭椿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通常用低床或垄作育苗。栽植造林多在春季,一般在苗木上部壮芽膨胀成球状时造林进行
在印度、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常常作为行道树,颇受赞赏而成为天堂树。臭椿树干通直高大,春季嫩叶紫红色,秋季红果满树,是良好的观赏树和行道树。可孤植、丛植或与其它树种混栽,适宜于工厂、矿区等绿化
适生地区:
产各地,为阳性树种,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中,村庄家前屋后多栽培,常植为行道树;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及西南部,东南至台湾省
一般用播种繁殖
木材较轻软,容易发霉,也容易遭受虫蛀
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000米范围内。种子位于中央。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以上,枝条粗壮。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白绿色,花瓣5~6,雄蕊10。臭椿属共约10~15种,主产亚洲东南部。翅果,扁平,长椭圆形。一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25枚;小叶近基部具少数粗齿,齿端有1腺点。不耐严寒。在中国,南自广东、广西、云南,向北直到辽宁南部,共跨22个省区,而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在年平均气温7~19℃、年降雨量400~2000毫米范围内生长正常;年平均气温12~15℃、年降雨量550~1200毫米范围内最适生长。又名椿树或木砻树,古称樗。中国有6种3变种1变型。喜光。因叶基部腺点发散臭味而得名
栽培技术:
应用:
处方别名:樗树子、樗荚、臭椿子、凤眼子、凤眼草、香者名椿,甘平无毒,臭者名樗,苦温有毒,樗树有虫,谓之樗鸡,樗鸡有荚,荚中有实,状如目珠,名凤眼草,秋末采果,晒干
耐寒,耐旱,不耐水湿,长期积水会烂根死亡。用种子或根?苗分株繁殖。对烟尘与二氧化硫的抗性较强,病虫害较少。适应性强,除黏土外,各种土壤和中性、酸性及钙质土都能生长,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根皮和茎作药用,有燥湿清热、消炎止血的效用;茎皮含树胶;叶可饲春蚕,浸出液可作土农药;种子含脂肪油30?35%,为半干性油,残渣可作肥料;根含苦楝素、脂肪油及鞣质。深根性。能耐干旱及盐碱,且生长速,对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可作城市、工矿区和农村绿化树种。喜光,不耐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