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内艺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火爆国际拍场还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国内拍卖行已经借此“东风”,纷纷推出当代艺术专场,而实际上这些专场只是中青年艺术家作品专场。在中国嘉德的“中国当代书画”专场上,王明明的《醉翁亭游乐图》以330万元成为“标王”;而罗中立的油画《渡河赶场》在荣
如果将西方收藏界的一掷千金比作‘戏说乾隆’,那么中国收藏就是‘二十四史’。”。“我个人就并不看好‘当代艺术’的收藏。”艺术评论家徐建融说,“所谓‘当代艺术’,本身就提倡‘只要曾经拥有,不必天长地久’,他们重过程,轻结果,也就没有我们收藏一直以来所看重的传世性。而西方对当代艺术的收藏有自身的特殊背景,那就是娱乐化
就像每家艺术拍卖行必须有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等名家作品压阵一样,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王广义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如今也成为当代艺术拍卖专场的主打明星
“我就不相信一个30来岁的画家一张画能卖出几百万,那么他到了90岁,一幅画又该几何?”赵榆指出,“海外藏家,尤其是欧美国家肯为这些作品动用百万美金来购买,原因在于这些作品的观点接近他们的观点。然而,他们的艺术功力在哪里?本土画家丢失了自己的传统,还会有生命力吗?”。研究艺术品市场多年,在圈内颇有名望的艺术评论家赵榆则表示,对于当代艺术的收藏,他至今没看懂,更没摸透
从以上列出的数据表明,纽约苏富比的那场拍卖的确拉升了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但是它却不能代表当代艺术在中国,尤其是在内地拍场上的地位,甚至其是否能作为未来艺术收藏的风向标都值得商榷
今年3月纽约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张晓刚的作品《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以809.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位居整场拍卖的第一位,并刷新了张晓刚个人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方力钧的《无题》成交价为226.27万元人民币,岳敏君的《狮子》成交价为467.09万元
视点———
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的作品在这些拍场上可谓是“点睛之笔”,但他们却不是构筑所谓当代艺术专场的真正主体。可以这么说,拍卖行借纽约苏富比的那场“东风”,打了一个“擦边球”,以这些人的作品作为宣传攻势,而事实上撑起整个当代艺术专场的还是以新现实主义、写实主义、古典主义等为代表的传统绘画为主
反观“当代艺术”,却是势头不减去年,成交率均在90%以上。相比去年,“天价”、“飙升”这类词语已经淡出今年春拍,而“近现代书画”与“当代艺术”则分别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姿态成为今年春拍关注的焦点。在这红与黑的背后,藏家与拍场共同上演了一幕幕当代艺术品的“阴谋与爱情”戏剧。随着上周西泠印社春拍的结束,2006中国艺术品春拍也在7月落幕。“近现代书画”在去年的拍台上可以说“独领风骚”,成交率几乎场场超过90%,并且屡屡创下新纪录,而今年,这一部分成交率每场均在70%左右,形成鲜明的落差
“跟风”引出多少假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在纽约苏富比取得的惊人成绩,被许多人认为是今年国际春拍的一个风向标,继而有人将此作为今年春拍中当代艺术成为大赢家的一个重要例证
他们认为,在佳士得、苏富比拍场所呈现的现象,是有其特殊的收藏背景,这和国内的拍卖行情不能相提并论。其次,这些拍台上的“当代艺术”作品几乎被海外藏家一网打尽,而国内相关专家、买家对此却一直处于旁观态度
佳士得、苏富比力推的“当代艺术”是前卫的艺术,而内地许多拍卖行所标榜的“当代艺术”却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它广义地指向当下在世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首先,此“当代艺术”非彼“当代艺术”
被偷换概念的“当代”
反思二
反思一
此后,在4月的苏富比香港春拍中,岳敏君的《关系系列-2》成交价为202.67万元,曾梵志的《协和医院系列》成交价为156万港元,这刷新了其个人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5月,荣宝春拍中,岳敏君的雕塑《浪漫主义+现实主义-6》以154万元成交;华辰春拍中,曾梵志的《面具》以275万元成交,再次刷新了他的个人作品拍卖纪录;6月,北京保利春拍中,王广义的《大批判—耐克》以330万元成交
虽然成交率的上升和下跌并不能直接表明书画价值的起伏,但从中也不难发现拍卖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对越来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进行反思
国内美术馆为当代艺术家开个展,还是最近的事情。这20年,在艺术价值的判断上还是有问题的。”艺术家岳敏君说,“如今,在全球化的基础上,艺术家在某个地域创作,同样可以和全世界进行广泛交流。过了一段时间,即便在内地有展出,也只是拿来作陪衬。人们的审美发生了改变,能够互相理解、沟通、体会了,当代艺术作品也在内容上更为成熟。创作的好坏与年龄无关,拍卖也仅仅是一种买卖方式。”。当然,也有持不同看法的,“当时这些作品出来后,只能到海外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