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谈谈抽象奇石

谈谈抽象奇石

虽然目前两者存在较严重的社会认识差异,但面对珍稀的自然遗产,却不能因自己的认知局限而有所偏废。对应于“具象奇石 ”,“抽象奇石”注重视觉体验,注重形式美的法则,注重自然美的表现力。“具象奇石”的鉴赏特征是以石头的观赏要素与现实中某一物象作具体对应联系,因其呈象确定甚至无可争议,人们只是被动地去认识、接受,附会一个话题、或联系一段故事,引起人们的兴趣,它的鉴赏特点是侧重人文,注重题材内容,具有普遍社会基础,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抽象奇石”以各类物象的本质表现为“象”,鉴赏者有更多的自由发挥选择,它的鉴赏特点是侧重于审美,注重奇石的整体审美效果,更注重突破现实束缚的想象与创造力。因为这种超越社会现实的审美模式不符合中国正统的审美观,当前的社会认同度偏低

从这个意义上去界定,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不含任何人的意志,其天然的“象”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抽”取,“抽象奇石”一词不能成立,自然不存在什么抽象奇石。单纯讲“抽象”,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思维活动,是认识复杂现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奇石是稀有的自然资源,它的价值在于通过人们的发现、鉴赏、收藏,把自然美扩展到人文、艺术、经济领域,丰富与充实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那么文化的、艺术的、哲学的、乃至宗教的,许许多多可资调动的审美经验与知识都被运用到赏石活动中来了,这样,“抽象艺术” 就被借用来鉴赏奇石,正如许多词汇的字面意义并不一定反映其含义一样,“抽象奇石”的称谓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赏石是一种人文审美活动,不是做严谨的科学研究,是对天然奇石自然美的感知与扩展,人们必然要对其鉴赏手段作广泛借用。但是,人类在解决各种社会、自然、科学问题时,发明了许多迂回曲折的辅助手段,例如,中医把人的身体与五脏分成阴阳五行,描述其生尅关系,又如,西方艺术史上众多的主义与流派等,都是为了分类描述的方便,并不出于严谨的科学推断

有不少人否定“抽象艺术”与“抽象奇石”,却从来没有人否定过音乐!主要在于我们熟悉音乐,而对平面的、立体的“抽象艺术”却很陌生,因为“抽象奇石”脱离了具体的“象”,也就超越了具体的主题,也就超越了对现实的联系,剩下的只是形式的本质,一些人们因此失去了感知美的方向。人类创造的“抽象艺术”很多:音乐是“抽象艺术”;史前的彩陶纹是“抽象艺术”;宋代钧窑瓷器上的窑变是“抽象艺术”;摩尔的雕塑,康定斯基、赵无极、刘国松的绘画,贝聿铭的建筑……等等,都是审美境界很高的“抽象艺术”。然而,“抽象奇石”的自然美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部份人找不到感觉就因此而被否定,中国美协的某负责人也曾撰文全盘否定西方的抽象艺术,然而丝毫无损于抽象艺术强大的生命力。长期以来受“艺术为政治服务”的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并没有认真去理解“抽象艺术”,领悟“抽象艺术”的魅力,并不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公平的比较评价

“抽象奇石”借鉴于“抽象艺术”,是对奇石表象特征的艺术性描述,因此,对它的界定是针对奇石表象特征的形式来判定的。因此,“似象非象”或“意象”的石头不能归为“抽象奇石”。具有“写意”,或是“似象非象”特征的奇石,其审美鉴赏特征是始终围绕具体的“象”去进行。而“抽象艺术”是表现事物共同的、本质性的审美特征,那么,“抽象奇石”的审美鉴赏特征是超越具体的“象”去进行的。但这似乎不是指石头,而是对赏石过程的描述,显然,“抽象奇石”不等于审美过程。人们把“似象非象”或“意象”的石头归为“抽象奇石”,其观念是赏石过程中抽象思维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结合奇石的审美元素,发挥意境美的再创造

有议论其境界高低的,有讨论其价值大小的,有谈论其界定范围的。一段时间以来,谈论抽象奇石是一个热门话题。但究竟什么样的石头称得上“抽象奇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令人不甚了了,因此,业界对“抽象奇石”评价也大相径庭,褒贬不一。什么是“抽象奇石”,人们心目中的概念都是不一样的:一类论点以奇石外貌特征的呈“象”与抽象艺术品对号,另一类论点则抓住赏石时的思维活动形式来界定,更多人则翻查词典对“抽象”词义作字面理解

否则,泛泛的,常见的,普通的,都不能称为“奇”。有了“奇”这一前堤条件,外貌特征还要符合“抽象艺术”的形式美,其型、纹的点、线、面变化关系中含有许多普遍审美意义:如对称、平衡、秩序、节奏、运动、稳定、对立、统一等等。如此,“抽象奇石”的门坎就提高了,“什么都不象”的石头没有艺术性、没有美感、没有特殊性,就不是奇石!就不能称为“抽象奇石”!。“抽象奇石”里面包含了两个要件:“抽象”与“奇”。符合上述“奇”的要件与形式美的“艺术性”,才称得上“抽象奇石”。奇石之“奇”,就是无以计数的普通岩石中,极少数在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作用下,以不可预知的形式、以违反常规的形态,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用常理难以解释的外貌特征,它表现为普通中的特殊,表现为自然中的偶然,能够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它不似物象,却有由物象派生出的情感元素,以复杂变化的线条、色块、体面让人缠绵其间,似不得要领,又难于舍弃

因此,鉴赏“抽象奇石”也体现出赏石主体“抽取”奇石“普遍审美本质意义”的能力。“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己经认识到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老子以无形胜定形,以无象容万象的哲学观,看到“象”背后更本质的所在,深刻揭示出自然物象之美的普遍规律即蕴含在无形无象的形式之中。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抽象奇石”借鉴于“抽象艺术”,但“抽象奇石”的判定绝不等于与某一具体抽象艺术品的简单比对,理解“抽象艺术”普遍审美意义的本质尤为重要。“抽象奇石”,就是“大象无形”的又一种诠释。同时,“抽象奇石”与“抽象艺术” 作品一样也有雅俗精粗之分,不能以普通“抽象奇石”为样板以偏概全去评价整个“抽象奇石”范畴的品位

按照这些观念,就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即除了“具象奇石”以外的所有石头,包括不能算作观赏石的建筑石材,都是“抽象奇石”。在赏石实践中,许多人都把“似象非象”,或什么都不象的石头归为“抽象奇石”,以为“似象非象”就是“抽象”;也有人把偏于“写意”的石头归为“抽象奇石 ”,以为“写意”是经过抽象思维的结果,显然,他们是截取人的思维过程中的某一形式来作考量依据;还有人说什么都不象的石头就是“抽象奇石”,把“抽象” 简化为“不象”。如此,不仅“ 抽象奇石”的品位不高,数量大得惊人,价值也值得怀疑!由此而作出对“抽象奇石”的评价,岂不谬以千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6053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