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除草的原理
化学除草的原理是利用除草剂的内吸或触杀作用〖有选择地防除田间杂草。而除草剂杀草的机理在于它能干扰或破坏杂草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使其生长受到严重彩响而死亡
使用除草剂的目的是除草保苗,因此,除草剂必须具有选择性,才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苗木基地除草。除草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其选择性作用的原理也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生物学与非生物学两类。掌握除草剂的选择性作用原理,准确选择使用除草剂的种类与方法,是化学除草获得成功的基础
这种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或者说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不同苗木对除草剂的活化(增毒)或钝化(解毒)能力不同,奠定了生产中除草剂选择杀草的基础之一。在生理生化层次上,表现除草剂在不同苗木体内活化反应或钝化反应的差异,即有些除草剂本身对苗木体并无毒害或毒害作用很小,但在苗木体内经过酶或其他物质的催化,可活化转变为有毒物质;而另外一些除草剂本身对苗木是有毒害的,但在苗木体内被降解而失活,结果就不会产生毒害作用。生物学选择性是指由于不同苗木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而对同一除草剂产生的选择性
(1)除萆剂的选择性
对于缺乏生物学选择性的除草剂,可以利用非生物学选择性,主要有时差选择性与位差选择性两种。根据这一特点,将除草剂施于土壤表层即可灭除杂草,如百草枯、西玛津等除草剂的使用就是基于位差选择性原理。时差选择性是指除草剂虽然对苗木有毒害作用,但其药效迅速、药剂残留期短,利用施药时间不同而安全杀除杂草。五氣酚钠的使用就是这样,它是触杀型的非选择性除草剂,在阳光下药效仅3~71位差选择性是指利用苗木根系在土壞中分布的深浅不同以及除草剂在土壤中淋溶性大小的差异,进行杀草保苗。一般来说,苗木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深,而多数杂草在土壤表层生长且根系较浅。如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发芽前施药,可将已萌动的杂草杀除,等药效过后,再播种或幼苗出土,则对幼苗无碍
如单子叶苗木不仅叶片直立、狭小、表面角质层与蜡质层较厚,而且茎秆直立、顶芽被叶鞘保护,药液喷洒后易滚落,触杀型除草剂不易伤害分生组织,不利于发挥作用,因而抗药性较强;而双子叶苗木不仅叶片大而平展,而且表面角质层与蜡质层较薄、幼芽裸露,药液喷洒后易黏附,触杀型除草剂能直接作用于分生组织,利于发挥作用而产生药害。苗木在形态表型上或生长习性上的差异也是生物学选择的主要表现之一。不同植物的形态结构差异,使其对除草剂的接触、承受与吸收有所不同,从而具有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