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崖边拔地而建的望江楼,绚丽多彩。灵崖寺前洞洞口高约25米,宽50多米,进深约l00米
作者:佚名
据说,模了“石柱”,可以成为栋梁之材,游人纷纷扶柱相摸,久而久之,使这根天然的石柱日愈光亮,阳光射入,银光闪闪,故人称“玉柱”。玉柱,在后洞的睡佛旁边,是直立着的一根天然形成的钟乳石柱,仿佛支撑着整个天然洞穴
至今,游人还是手抚睡佛,祈求祝愿。是一尊体态丰满的慈祥沉睡的钟乳天然大佛。千年睡佛,在后洞的玉柱边。在洞内暗淡、恬静、幽冥的气氛中,这尊千年睡佛身边,曾流传着:你哪里痛,就把睡佛哪里模一下,立即就好。这形象逼真的天然钟乳大佛,身披袈裟,慧眼紧闭,袒胸露腹,赤脚侧卧
唐代大诗人杜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拭都曾泛舟嘉陵江,一游灵崖。灵崖寺,在距汉中略阳县城东南3.5公里的嘉陵江畔,自古以来享有“灵崖洞天”的美誉。以汉隶《甫阁颂》为代表的摩崖刻石,在灵崖寺内达130多块,号称“小碑林”,是研究书法和历史的一个天然实物宝库。据洞内摩崖刻石和《明·嘉略阳县志》所载:灵崖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它以两个天然的大洞穴著称,吸引着历代文人骚客。著名的摩崖刻石有东汉摩崖刻石《南阁颂》,大唐开成题记,灵崖叙别记,宋哲宗御书“忠清粹德之碑”,我国迄今最早的交通规则——“仪制令”古刻,杜甫诗刻,《白骨塔序》碑及灵崖宋代以胶石刻(25块)等
两洞之间有一泉,向西流入嘉陵江,据说饮此泉水,上清头目,中须肠胃,具有清心明目之功,解热除烦之能,因此而叫“药水”。此洞之右即“药水崖”,每逢春夏,鸟语花香,林荫气爽,游人留连
高32厘米,底围104厘米,重约75公斤。但因抓无处抓,抱又不好抱,而见不易掌握平衡,故而都抱不起来,于是就将此物叫“莫奈何”。人们来寺烧香拜佛或游玩,都去摸索这个铁砣,以试自己的臂力。“莫奈何”在前洞的飞来石旁边,是一个形状怪异的东西,由生铁铸成,呈盘旋尖顶状,共分5层,由底层而上,层层收敛,形成一浑圆尖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