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黄卫民还自费3万余元远赴日本的农业示范场,专门学习花卉栽培先进技术。1997年,夫妇俩又在枝江江汉大道旁买了几十亩地,在那里建了“新家”——宜昌卫民园林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花木园艺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活儿。创业之初,夫妇俩到处拜师学艺,每年总要前往广东、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参观学习,与同行们交流经验。“这些年,我们先后通过租赁、购买等方式,发展了一千多亩苗木基地。”黄卫民说
日本学艺壮大园艺事业
就这样,黄卫民夫妇建起了枝江首个初具规模的花木园艺基地,他们将之取名为“枝江卫民花木园艺场”。随后,他们从老家移来了苗木,又从湖南、广东等地引进500多个新的花卉苗木品种
花卉苗木中发现商机
他们还主动与众多农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系,出资请他们到自己的园艺基地进行新品种和新技术实验,并聘请知名的技术专家为公司的兼职技术顾问,及时获得相关信息
结合本地实际,他们还在紫薇栽培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在本地完成了一树多色花的创举。大树移栽历来是园艺生产中的难题,这些年来,黄卫民经过长期总结摸索,终于掌握了大树移栽的关键技术。现在,直径60-100cm的大树移栽,可以达到100%的成活率。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如今黄卫民夫妇的技术修养、管理理念得到迅速提高
刚嫁到黄家的胡光芹当时表示:“现在百里洲种梨子的不多,梨园的梨树又正是挂果受益的时候,肯定有钱赚。”最后,大家同意了胡光芹的意见。黄卫民的父亲恰好抓中了其中的一个
村里决定采用抓阄的方式决定承包户,30亩梨园分给3户,每户10亩。1980年,黄卫民夫妇所在的百里洲指南村有30亩梨园要承包到户,当时梨园的效益并不好,所以村民承包的积极性不高
从此,黄卫民夫妇就认定了种植花卉苗木这条路。夫妇俩决定将种植的松球装盆,3元一钵,拿到小镇上去卖。结果一天卖了几百元。初次“试水”花卉市场,他俩就尝到了甜头。由于她们的苗木质优价廉,附近的农户、企事业单位纷纷前来购买,镇上的单位、企业也慕名前来请他们帮助搞绿化规划、植树造绿,苗木销售额逐年攀升。他们开始大量培植雪松、樟树、广玉兰等绿化苗木
种梨带来“第一桶金”
当年,黄家的梨子就丰产10万余斤。黄家每年卖梨子可以挣六七万元,成了百里洲最早的一批万元户。承包梨园后,黄卫民夫妇积极向农技人员请教,逐步掌握栽培、嫁接等专业技术。而梨子的行情也一年比一年好,短短四五年,就从最初0.1元一斤涨到1元一斤。后来梨子多了,本地市场饱和了,黄卫民又将梨子拖到广东、湖南、武汉等地销售
黄卫民夫妇专门拿出一块地,将台湾寄来的十多种花籽种下去。那一年,村民们惊奇地发现,黄家的自留地里竟开满了姹紫嫣红的鲜花
黄卫民夫妇由于种梨早,而且肯钻研,很快掌握了梨树苗的种植技术。梨价的不断攀升,激发了百里洲农民极大的种植热情,梨树苗一时间供不应求。从1983年开始,黄卫民夫妇开始种梨树苗和柑橘苗,随后的几年,果树苗一直热卖
1990年,黄卫民夫妇搬到了位于枝江市郊区的滕家河村,胡光芹看中了318国道边的十亩荒地,半年多后,这片荒地被改造成了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排灌自如的好地。由于百里洲是一个岛,进出都要过河,洲上的人出行很不方便
“他说,中国人喜爱花卉园艺,过去有钱人都很喜欢建园林,玩花草,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今后我们这里肯定也会兴起的。”胡光芹说,“我们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当时根本不知道种什么好,也不知道从哪里弄种子。他就帮我们联系台湾的朋友,请他们从台湾给我们寄来了一大包花卉种子。”
在他们的整个创业过程中,不难发现这对夫妇挖掘商机的精明与敏锐。黄卫民、胡光芹夫妇是枝江市百里洲上的普通农民,夫妻俩从种梨起家,继而发展栽培花卉苗木,并成立了一家园林环境工程公司,拥有千余亩苗木基地,固定资产数千万元,成为宜昌种植花卉苗木和经营园林绿化工程的巨头
1983年左右,胡光芹看到别人门前种的几棵黄杨木很漂亮,就想自己也种一些在果园四周,夫妇俩于是在田里扦插了一些黄杨木苗子。黄家有一个亲戚看到黄卫民夫妇种的黄杨木苗子后,非常赞许,并建议他俩向花卉苗木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