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向日葵霜霉病

向日葵霜霉病

防治方法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后期叶片变褐焦枯,茎顶端玫瑰花状,病株较健株矮,节间缩短,茎变粗,叶柄缩短,随病情扩展,花盘畸形,失去向阳性能,开花时间较健株延长,结实失常或空秆。孢子囊卵圆形、椭圆形至球形,顶端有浅乳突,无色,大小16-35×14-26(μm)。病原Plasmoparahalstedii(Farl.)Berl.etdeToni称霍尔斯轴霜霉或向日葵单轴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卵孢子球形,黄褐色,直径23-30μm。病株生长缓慢或朽住不长。成株染病初近叶柄处生淡绿色褪色斑,沿叶脉向两侧扩展,后变黄色并向叶尖蔓延,出现褪绿黄斑,湿度大时叶背面沿叶脉间或整个叶背出现白色绒层,厚密。已发现有8个生理小种。国内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局部地区。造成植株矮化,不能结盘或死亡。孢囊梗1-4根从气孔伸出,具隔膜,大小350-630μm,主轴长105-370μm,占全长1/3-2-3,粗9.1-10.8μm,上部单轴分枝6-11次;末端直,圆锥形,长1.7-11.6μm,常3-4枝簇生成直角分枝,顶端钝圆。苗期染病2-3片真叶时开始显症,叶片受害后叶面沿叶脉开始出现褪绿斑块,叶背可见白色绒状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是重要的检疫性病害

发病重的地区用种子重量0.5%的25%甲霜灵拌种。(4)怀疑有霜霉病的要检测向日葵的内果皮和种皮,明确带菌率

(2)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

症状

(3)选用抗病品种如辽葵2号、汾葵杂2号、抗3A×恢6、CM592等

向日葵播种后遇有低温高湿条件,容易引起幼苗发病,生产上春季降雨多,土壤湿度大或地下水位高或重茬地易发病,播种过深发病重。向日葵进入成株期以后抗病性明显增强。该病发生程度与手艺种及出苗期间温湿度有关,一般早播发病轻,旱地发病轻。16-26℃适其发病。向日葵品种间存有抗病性差异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向日葵霜霉菌随带菌的种子传播蔓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卵孢子潜藏在内果皮和种皮中,种子间夹杂的病残体也带菌,春季气温回升,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侵入向日葵,形成全株侵染症状。该病有潜伏侵染现象,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常不表现症状,生产上播种带菌种子,当年只有少数出现系统症状的病株,相当多的植株为无症带菌,生产上要注意,必要时需连续种植进行检查

(6)苗期或成株发病后,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增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72%克霜氰或72%霜脲·锰锌或72%霜霸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

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喷药或灌根,防止病情扩展。(5)适期播种,不宜过迟,密度适当,不宜过密

(1)建立无病留种田。严禁从病区引种,千方百计地保护无病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7541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