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园林 / 江山市《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发病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项目

江山市《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发病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项目

本项目通过调查,分离并鉴定了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病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sp.),开展了其生物学、侵染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相关研究。本项目通过3年的研究,围绕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病原菌及该病发生特点、侵染循环,明确了该病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侵染发生在猕猴桃幼果期,谢花后第6周第一次侵染高峰,采摘前4周第二次侵染高峰;基于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基础上,首次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进行系统防效试验,以5%己唑醇悬浮剂1000倍液或75%肟菌&m iddot;戊唑醇水分散剂2000倍液在谢花后一周开始喷药,连喷两次防治效果较好,5%己唑醇悬浮剂1000倍液在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能达到80%以上,建立了一套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低毒高效的综合治理技术,为广大农户的猕猴桃果实腐烂病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本项目2010年由江山市科技局立项,由江山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主持,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参与完成

本项目开展的目的就是要研究猕猴桃后熟期果实腐烂病的发病规律并研究其防治技术。江山市是我国猕猴桃之乡,是我国猕猴桃主产地,发生在猕猴桃果实储藏期的腐烂病严重,徐香品种发病率达50%以上,病害极大影响了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并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江山猕猴桃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查新,本研究内容与结论在国内所检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相关文献中,除本课题组公开的文献外,未见其他述及,因此在明确猕猴桃果实受病原菌侵染时间、侵染高峰及无公害防治技术方面有创新

按江山市1.5万亩猕猴桃基地,1.2万吨产量计算,如果本研究成果在江山市全面推广应用,可减少损失3500多万元,因此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应用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2013年12月18日,衢州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江山市森防站承担的项目《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发病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进行了评审。评审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同意通过评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7558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