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游丝毛雕”技法
有汉一朝,玉璧发现之多,器形、纹饰之丰富,制作之精美为各代玉璧之冠,是古代玉璧发展的鼎盛阶段。研究汉代出土玉璧的时代特征、制作工艺,提出断代依据,对汉代玉器、历代玉璧的研究以及传世古玉器的鉴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谷纹、蒲纹的制作
汉璧的地子较战国时为浅且琢磨不甚精细,一般都留有打格的痕迹,蒲纹的格痕常有玻璃光出现。谷纹、蒲纹的制作方法相近,皆为用横线或斜线把玉璧表面分割成类似蜂房排列的六角形(打格),在加以修琢而成;无非前者用细线打小格,后者用浅而宽的粗线打大格。谷纹、蒲纹是汉代玉璧上最常见的两种纹饰,二者多作浅浮雕状,触摸有凸起、圆滑之感;此期谷纹、蒲纹颗粒较大且排列整齐稀疏
在玉璧的内外边缘常有大口径圆管琢磨的细利的旋转痕出现。由于大口径圆管的应用,玉璧边缘制作较为规整,不见有新石器时代、商周玉璧上常见的喇叭孔现象
更多古玉收藏知识请登录 中国
多层纹饰玉璧的兽面纹、凤鸟纹和绳纹部分皆以“游丝毛雕”技法雕琢。“游丝毛雕”技法雕琢中,砣刀是主要的制作工具,所谓砣刀就是一种旋转的轮子,轮子的磨痕中间深、两边浅,轮子在转弯之时,只能一下一下的转,使线和线连成了弯,这样在转弯处就多见歧出线纹。砣刀在进行细雕时由断线连接成长线条构图,这一刀一刀地琢磨形成了由很多短线条组成的连贯,深浅一致, 遒劲自然、纤毫毕现的长阴刻细线
自在战国以降,制玉工具更新发展,工艺技术显著提高。汉代玉璧通常尺寸较大略厚、剖面平直,边沿较战国为宽。用玉质地较佳,多用深绿、灰绿色青玉以及白玉。器物表面呈现出灰白、褐红、绿等色彩,这与玉器对外来离子的吸附有关,也就是常说的沁色。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汉代玉璧在制作工艺痕迹上有以下特征,可为汉代玉璧断代鉴定所借鉴:
古玉鉴赏之汉代玉璧的特点
1、边缘、孔壁的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