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铜墨盒早期材质多为紫铜
刻铜墨盒有多种形状
早期的铜墨盒大多有作坊标记,如同古堂、淳菁阁、荣宝斋、两明斋、万丰斋、愚得阁等。还有一种是采用照相腐蚀手法,极富变化。最后为铜墨盒的錾刻工艺,其手法以阴文刻、阳文刻、阴雕阳刻、双钩线刻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融雕、镂、刻、镶、磨等复杂工艺于一身,汇诗、书、画、印成一器。艺匠们视铜如纸,以刀代笔,采用留青竹刻的技法,深则入木三分(仿石雕、木雕、砖雕),浅则细如发丝(仿汉代玉雕游丝工艺)
据刻铜墨盒收藏家安秉武介绍,铜墨盒的制作既有名人自画自刻,例如清朝末年的陈寅生、姚茫父等大家,也有许多名画家在自己作画后再由刻铜大家刻出作品,比如齐白石、张大千、陈师曾、陈半丁、王梦白、徐世昌、华世奎等
秋道人款墨盒
刻铜墨盒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其作为中国的文房用具之一,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浓郁的民族气息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收藏者的青睐,国内正悄然兴起一股刻铜墨盒收藏热。享有“最后的文玩”之称的刻铜墨盒,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盛行于清代中晚期
桂林刻铜墨盒
盒身内壁上部有一圈薄薄的边沿与盖相吻合。其次为铜墨盒的制作全部为手工打磨,质地好的铜墨盒制作起来颇为费时,往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方可完成。墨盒底部往往为红铜,盒盖与盒身为白铜,内胆以紫铜做底(取其不易腐蚀之性能),盖内嵌端石砚板作笔舔,并衬以棉花等物以作吸收和储存墨汁之用。谈到刻铜墨盒的工艺,首先要讲铜墨盒的材质,早期一般为紫铜所制,后期多为黄铜、白铜或黄铜上镀金银。至民国时期出现了珐琅墨盒﹑陶瓷墨盒以及白铜﹑黄铜﹑紫铜共用材质的墨盒,名曰:“二镶或三镶”,但极为少见。这种设计,既简单又实用
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盛行于清代中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