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诩的秦始皇,公元前219年亲去泰山封禅。在从东路下山的中途遇雨。过了若干年,古松老死,人们误以为五大夫是五个官儿,便在此栽了五棵松树,建了一座五松亭。幸而,路旁立着一棵浓荫蔽天的青松,成了天然的雨伞。秦始皇喜形于色,对随从说:“这青松与尔等一样,护驾有功,也封它为五大夫吧。”五大夫是秦代官制中二十等爵位中的第九级
树高19.8米的二将军老态龙钟,树身腐朽成空洞,二将军高10米,依然生长旺盛,年年开花结果。现在,它们的树龄已达2140年以上。汉武帝刘彻将河南登封嵩山的两株柏树,分别封为大将军和二将军
朱元璋当了明代皇帝后,这树也跟着荣耀乡里。元世祖忽必烈认为此树有功,便封它为“独树将军”。北海团城的“遮荫侯”、“白袍将军”、“探海侯”,以及潭柘寺的“帝王树”(后人中的好事者乱点鸳鸯谱,又称附近的另一雄株为配王树),都是乾隆帝赐给的封号。令人感到蹊饶的莫过于故宫御花园的那株“灵柏”,每逢乾隆南巡它就失去了生气,鳞叶灰白而泛黄,如同枯死一般;而皇帝一回宫,它立刻又披上了绿装。相传元代建大都(今北京),定大内(即皇宫)方向时,曾以丽正门(今正阳门位置)外的一树为基准点。树的物候与人的感觉相符,这种巧合的“天人感应”,不就是其奥秘所在吗?。赞叹柏树有灵,一路上替他遮荫护驾,于是,也把此树封为“遮荫侯”。原来乾隆6次南巡,分别在乾隆十六、二十二、二十七、三十、四十五、四十九年,都在隆冬正月出发,农历四、五月方回。至于清代的乾隆皇帝,封树的事儿就更多了。左右视为祥瑞,禀报皇上。而今,许多人还对此大惑不解。一天,重过一个名叫剩柴村的小村落,见到了他昔日落魄时曾采柿充饥的柿树,感慨之余,脱下身上的红袍,披在树上,并赐给它一个“凌霜侯”的美名,这就是柿树又称“凌霜侯”的由来。元明清三代,都有封树之举。乾隆听了,龙心大悦。元末朱元璋曾为郭子兴部副帅,转战江南
封建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不少满腹经纶和身经百战的英才,怀着“白首未封侯”的惆怅而饮恨终身;而一些淡泊“功名”的树木却无功受禄,被诰封为帝王将相,在民间留下了不少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