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几件唐英自制的墨彩文具都用红彩署有唐英的别号,如“榷陶使者唐英制”、“蜗寄居士”、“陶铸”、“甄陶”、“俊公氏”。香港暂得楼捐赠香港中文大学一件“蜗寄唐英”款墨彩云龙诗句小笔筒,笔筒外壁一条墨龙,仿佛从云海中跃出,墨彩浓重,又渲染一点淡淡的赭色,在笔墨上表现得酣畅淋漓。除这些款识外,可考的唐英别号还有“隽公”、“叔子”、“蜗寄老人”、“沐斋居士”、“陶人”、“陶成堂”、“古柏堂”、“古泉堂”等,都是唐英使用过的款识,对研究唐英的作品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 叶佩兰
此期墨彩的独立品很少,墨彩主要用来勾勒粉彩、五彩器物的纹饰线,或绘器物的局部纹饰,或墨书诗句。据诗文瓷器为乾隆八年唐英亲笔写画的。更精巧的是石纹釉为地连方开光墨彩山水人物诗句小笔筒,器形特殊,由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笔筒相套在一起,小笔筒跨在大笔筒的一侧,器外边角绘墨彩石纹花釉,共有四个开光,两个开光内墨书诗句,另两个开光为墨彩竹石图及山水人物。值得提出的是乾隆时期督陶官唐英自书、自画、自制的一些小型墨彩文具,如仿官釉墨彩行书诗句水丞、仿官汝墨彩行书诗句笔筒(图三)、白地墨彩四体书笔筒、白地墨彩行书笔筒、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图四)等
乾隆时期的墨彩
文 叶佩兰(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墨彩专指画笔而言,黑彩则兼及质地矣。”这是陈浏先生的《陶雅》对墨彩和黑彩的精辟结论。它与黑彩不同,器表纹饰仿佛水墨画。制作时将珠明料在已烧好的白釉瓷上面用笔画纹饰或题诗,然后放入800度左右的炉中烘烤。墨彩纹饰的色调,一种为浓黑,光泽油润,并微微泛点紫,再加点淡淡的赭红使画面显得高雅稳重,这类作品多属上等之作或官窑制品。另据唐英《陶成纪事碑》中所举仿古采今五十七个品种,有“一新制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仿笔墨浓淡之意”的记载,这是一种仿水墨画作装饰纹样的瓷器,后人称为墨彩,是雍正时创烧的一种釉上彩绘瓷器。另一种墨彩纹饰色调泛灰无光泽,同时兼用矾红点缀画面,这类作品多属民窑产品
另有墨彩乡村景色盖碗,碗盖及碗身均绘山间的小村,有山有树及人物和茅草屋,碗盖顶及底均用红彩绘一蝙蝠。此笔筒无款识,但不失雍正官窑的品味。这两件墨彩瓷器,色彩浓淡有序,绘画技巧水平较高,结合造型与胎釉应是雍正时期官搭民烧的好作品。笔筒从前后两面分别绘墨彩山间会友及墨彩人物骑驴进山图,两幅墨彩画重峦叠嶂,树木成林,人物形象生动,表现出作画者有很深的绘画功力,以墨彩为主,蓝、白、赭作点缀,画面清淡优雅。原清宫旧藏中有墨彩与粉彩组合装饰的长方笔筒,非常精美
清雍正款仿木纹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
器底有雍正年制款,属官窑制品。其画面以墨彩为主,缀点天蓝、浅粉、浅黄、淡绿等色,非常精美,是件难得的佳作。上海博物馆藏的墨彩山水图笔筒(图一),为清代雍正的典型器。类似这样的墨彩瓷器国内外都有收藏。雍正墨彩颇负盛名,最常见的造型是笔筒,其次有尊、盖碗、套杯、盘等。器身墨彩画的是和谐宁静、舒适安闲的山村景色,此图构思巧妙,墨彩有浓有淡,景致有近有远,画面清新秀润。墨彩最早是运用在明代的五彩瓷器上,主要用来勾绘纹饰轮廓线,到清代雍正时期创烧成墨彩瓷画。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一件以木纹釉为地开光墨彩山水人物笔筒(图二),器内及外壁上下边缘施以木纹理的彩釉,外壁中部通绘墨彩绘画,为一幅张果老骑驴的神话故事图。纹饰方面以山水人物为主,画面犹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此器从造型、用彩及绘画均属雍正时代的艺术风格。沙底无釉,有旋纹,无款识,为典型民窑产品。图中的博古有香炉、花瓶作陪衬。民窑墨彩洗口大尊为雍正典型器,在民间及博物馆中均有收藏。如上海文物商店的墨彩人物洗口尊,此尊上下布满墨彩人物纹饰,有老者有幼童,是表现福禄寿的人物画,画面以黑色为主,人物的面部、手部及衣褶用淡淡的矾红勾勒及晕染,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
清唐英墨彩篆书寿字笔筒
雍正时期的墨彩
清雍正 墨彩山水图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