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果园管理:加强土、肥、水管理,科学施肥浇水,增施有机肥,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雾病,是梨树最严重的病害,新梢、叶片、果实均可患病,新梢受害后焦桔,叶片受害后变黄脱落,果实受害后生黑斑,后期龟梨,果实变成畸形,味苦失去食用价值,当年可减产20~40%,并使第二年产量受到影响。根据多年的实践调查,现就黑星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二、发病规律
经过多年的田间观察记载,云南玉溪主要以落叶上未成熟的子囊壳越冬,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发病,进行侵染,由萌发侵入到发病需要14~20天。梨黑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芽鳞、病叶、病果和病枝上越冬,第二年春天温湿度适宜时,残存的越冬分生孢子和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浸染为害。黑星病的发生与降雨量有密切的关系,一般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轻。6~7月为发病盛期,8月中旬以后病势逐渐下降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经济作物工作站
采收前受害,果面出现淡黄色小病斑,边缘不整齐,多呈芒状,无霉层,但采收后如经短期高温高湿,则病斑扩展很快,并长出大量黑色霉层。严重时,果实呈现畸形,果面凸凹不平,病部果肉变硬,具苦味,果实易提早脱落。果实生长到中后期,果面病斑上的黑霉层往往被雨水冲刷掉,病部常被其它杂菌腐生,长出粉红色或灰白色的霉状物。果实前期受害,果面产生淡褐圆形小病,逐渐扩大到5~10毫米,表面长出黑色霉层,病部生长停止。果实生长后期受害,果面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黑色病斑,表面干硬、粗糙,霉层很少,果实不畸形。随着果实增大,病部渐凹陷,木栓化,龟裂
1、清除病源:秋末冬初彻底清除落叶和杂草,收集病果,集中烧毁,结合冬剪,剪除病枯枝,减少病菌越冬基数
翌年春季病芽长出的新梢,基部出现淡黄色不规则形病斑,不久表面很快布满黑色霉层,后期病部渐凹陷,开裂,变成溃疡斑。梨芽被害,鳞片茸毛较多,后期表面产生霉层,严重时芽鳞开裂,甚至桔死
对发病基数大的果园,可于梨芽露绿前全树喷洒尿素水10~20倍液或硫氨水液10~20倍液,杀灭芽上病菌。3、药剂防治:发芽前喷50%代森胺400倍液,刹死菌源。在田间开始发现病芽梢或病花簇、病叶时,进行第一次喷药,以后根据气候及发病情况,每隔15左右天对感病品种喷药一次,共喷5~6次。结合防治其它病害选用的药剂有1∶2~2.5∶200~240倍波尔多液,50%多菌灵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80%代森锌600~800倍液,50%代森胺400倍液,6%氯苯嘧啶醇1000倍液,80%敌菌丹800倍液,12.5%速保利3000~4000倍液,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70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4000倍液。在生产防治时如长期单一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会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
病斑椭圆形或近圆形,淡黄色,微隆起,表面有黑色霉层,以后病部凹陷、龟裂,成疮痂状。生长期新梢受害,多在徒长枝或秋梢幼嫩组织上形成病斑
叶柄受害,叶柄上出现黑色、椭圆形凹陷病斑,产生黑色霉层,易早期落叶。梨黑星病为害梨树的所有绿色组织,包括芽鳞、叶片、叶柄、新梢、果实、果柄、芽、花序等部位。叶脉受害,症状与叶柄相似。为害严重时,许多病斑融合,叶背面布满黑色霉层,造成落叶。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主脉两侧和支脉之间产生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小斑点,界限不明显,数日后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物
三、防治方法
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