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将其定名为《八十 七神仙卷》,并亲手将一方刻有“悲鸿生命”四字的印章,小心地打印在画面上。从此,这 被徐悲鸿视为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就日夜不离地跟随着他。画面没有任何款识,但徐悲鸿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之手的艺术绝品。而徐悲鸿也为自己能为这件已流失于外国人之手的国宝赎身,使其回归祖国,视为平生最快意之事。张大千认为“北宋武宗元之作,实滥觞于此”,而谢也认为是“晚唐之鸿裁,实宋人之宗师”,并喻之为稀世之宝,自己的收藏被同道好友赞赏品评,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它代表了我国唐代人物画白描技法的杰出成就。这幅唐画《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佚名,深褐色绢面上用遒劲而富有韵律的,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线条描绘了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徐悲鸿在《八十七神仙卷》跋文中写道,此卷之艺术价值“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可与希腊班尔堆依神庙雕刻,这一世界美术史上第一流作品相提并论。那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作故具有“天衣飞杨,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全幅作品没有着任何颜色,却有着强烈渲染效果。无怪乎徐悲鸿的好友–著名字画收藏家和鉴定家张大千和谢稚柳见之也对其夸赞不己
数十年心血,他为之伤痛,然而当徐悲鸿看到完好无损的《八十七神仙卷》时,心中才感到宽慰。国宝得救了,可是徐悲鸿呕心沥血创作的四十余幅油画却不知去向。徐悲鸿不忍心撇下这批积累多年的宝贝,于是,决定留在新加坡,要与他的艺术品共存亡,时局越来越紧张,在朋友们的多次劝说下,徐悲鸿决定回国却又担心归途中有闪失,他决定轻装简从,经再三挑选,只得忍痛将自己的大量作品留在了新加坡,只身携带《八十七神仙卷》登上开往印度的最后一班客轮,取道缅甸,历经艰辛回到祖国
一、惊喜逢国宝
画展取得极大成功,仅门票和卖画所得助市一万两千四百余元。1939年1月,徐悲鸿只身一人携带自已的精品及所收藏的历代书画数百件,由香港赴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此后,徐悲鸿又先后在吉隆坡、恰保、摈城举办义展,共得款六万余元,也全部作为救济祖国难民之用。徐悲鸿将这笔巨款全部捐献,此笔义款成为当时广西第五路军抗战阵亡遗孤的抚恤金。徐悲鸿抗日爱国的义举在当地广为传说
精美的绣艺固然让人喜爱,而此作品的原型更与著名艺术家徐悲鸿先生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名画失踪,事关重大,惊动了云南省府,于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宽广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人群熙来攘往。天瀛仕绣坊的作品展再次获得圆满成功,展出的作品中有一副名为八十七神仙卷的长卷绣画得到了众多参展者高度的好价和一致的喜爱
三、痛失”连城璧”
经过周密的商议,林庆年、庄惠泉等人将徐悲鸿疏散到安溪会馆办的崇文学校内。徐悲鸿原定赴美展览计划不能成行,使他进退两难。将其埋在一口枯井里。新加坡淬不及防,陷入一片混乱。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飞机袭击了新加坡。而最使他困扰的是随身携带的数百件珍贵艺术品将如何处置。林和庄都是徐悲鸿筹赈画展筹委会领导人,他们把徐悲鸿存放在好友黄曼士家中的绘画、书籍、印章、陶瓷及四十余幅不易携带的油画秘密运到崇文学校,并装好放在一些皮蛋缸里
此情此景使他面色骤然煞白,眼前一片昏黑,仿佛五脏都在剧烈地翻腾。当警报解除,回到住地时,忽然发现门和箱子都被撬开;自己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和其它三十余幅画竟不翼而飞。他用双手支撑着桌子,竭力想使自己镇定下来,可是,只觉得头晕目眩……。正当徐悲鸿沉浸在画展成功的兴奋之中时,一个致命的打击向他袭来。5月10日,空袭警报响起,匆忙间他同大家一起跑进了防空洞。1942年5月,徐悲鸿到昆明,举办劳军画展
一天,作家许地山和夫人介绍给他去看一位德籍夫人收藏的中国字画。1937年5月;当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兼教授的徐悲鸿应香港大学的邀请赴香港举办画展。徐悲鸿又提出愿意再加上自己的七幅作品,作为交换。但是,徐悲鸿连连摇头说:“没有比这更使我倾心的画了!” 徐悲鸿当即提出用手头仅有的一万元现金买这张画。徐悲鸿看了第一箱,又看了第二箱,从中挑出了几件他欣赏的佳作。德籍夫人方才愉快地表示同意。德籍夫人从徐悲鸿急切的情绪里悟出了这张画的价值,又有些舍不得了。徐悲鸿的到来,自然使她十分欣喜。她亲手将四箱字画一一打开。他激动地几乎叫喊出来:“下面的画我都不看了!我只要这一幅!”德籍夫人愣住了,她仍请求徐悲鸿看下去。看到第三箱时,徐悲鸿眼睛陡然一亮,一幅很长的人物画卷奇迹般地出现在他的面前,以至他展开画卷的手指都因兴奋而颤抖
二、以命相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