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土耳其:收藏着历史的颜色

土耳其:收藏着历史的颜色

拿破仑三世曾说过:“如果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国家,那么伊斯斯坦布尔就应该是它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横跨欧洲和亚洲两个大陆的城市——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在文化上都是如此。在土耳其,90%的人以土耳其语为母语,此外,还有约 70 种语言和方言,包括高加索语和各种库尔德语方言以及阿拉伯语、希腊语、拉地诺语和亚美尼亚语等等。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伊斯坦布尔曾经是三大帝国的都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仅仅回味这几个充满霸气的名字,似乎已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在土耳其的街头,随时可以看到身穿漂亮时装的金发碧眼女郎,也有深藏于暗色面纱中的女性——她们虽然信仰和语言不同,但都是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耳其人,仅从这一点上就体现出了伊斯坦布尔的多元化特色

日落时分,我看着夕阳的余辉缓慢地从山顶的巨大岩石上滑下,穿透教堂岩石的缝隙照亮了这些壁画。它的四壁和房顶上描绘着圣经人物,这些壁画经历了岁月的侵袭却仍然鲜艳如初。画中那些肃穆的面容在光影中顿时显得生动起来。在我落脚的山村外,就有一个在峭壁上挖凿出的基督教教堂,残破的教堂只能靠吱嘎作响的铁梯子才能登堂入室

当年的隐修士们放弃了多少人间温情与荣耀选择了这不毛之地呢?在这片永恒的寂静里,他们是如何苦苦地思索着上帝的意志?在苦修与寂寞中,他们又怎样一寸一寸挖土成穴,建造了这座教堂,又如何一笔一笔地描绘了满墙的圣像?空旷粗糙的房间里时时被风卷起灰沙,无人的房间里充满了虔诚的记忆、喃喃的祈祷,或许还有天使扑翅降临之声

因为奥斯曼帝国时代的统治者根据伊斯兰教教义认为,对于人体形象的刻画作者。在伊斯坦布尔,建筑的外墙完全没有人像装饰图案,较多的是以海贝形花朵、纤长的叶子和几何线条为装饰

《圣经》中不少有关基督的大事都发生在这里。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基督徒到此朝圣,这片沉默的寂静之地成了他们的尘世天堂。圣约翰、圣保罗和圣彼得都曾经在安那托利亚南部生活和祈祷。圣母玛丽亚也杂埃菲斯夜莺山的一座石屋里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后的时光

土耳其历来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那时起,安那托利亚成为基督教重要的信仰中心,僧侣与隐士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修道院与教堂随之在此兴建。这里的石柱确实是“温柔”的——火山凝灰岩有着遇空气易软化的特质,可以轻易挖掘出岩洞,这片外刚内柔的地面曾庇护了无数被罗马帝国迫害的基督教隐修士。为躲避迫害,基督教徒们遁入卡帕多奇亚隐密的岩洞里,建立了如地下城般复杂的通道,在砂岩与寂寞中,继续寻求上帝的指引。隐修士们曾在这些简陋的石窟和教堂中种植过易存活的作物并饲养鸽子,利用鸽粪做为肥料,过着清苦却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进入清真寺以前,必须在门口的水池洗脸、洗脚、洗手,室内千百根蜡烛正在燃烧,摇曳的烛光使那些虔诚的面容显得更为神圣。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亲耳听到从清真寺里传出祈祷的召唤。对穆斯林来说,清真寺是个净化灵魂、指引人生、保护心灵的地方,他们一天5次虔诚地祈祷。城里有大大小小四千多座清真寺,秀美的宣礼塔随处可见。在伊斯坦布尔,占城市人口2%的人信奉天主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另外98%的人则是穆斯林。而坐落在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对面的苏丹阿赫迈特清真寺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它有6个美丽的宣礼尖塔,而其他的清真寺只有4个或更少。这个清真寺内部全用蓝白两色的伊兹尼克瓷砖装饰,使用了24000块珍贵美丽的蓝色瓷砖,因此通常被称为蓝色清真寺,这里能够同时容纳三万多名穆斯林礼拜。当祈祷的时刻到来,在城市的四面八方都可以听见阿訇们用阿拉伯语吟诵《古兰经》

那是我第一次去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本以为那里会有很多我所不熟悉的风俗与戒律束缚我的行止,会令我和我的镜头都拘谨起来。可当我渐渐了解了土耳其,却发现她像一颗硕大的水晶,无数晶莹剔透的平面反射着阳光

数百万年前,这里曾经是火山运动频发的地区,熔岩与火山灰曾覆盖了附近所有地区,经过长时间沉积与风霜雪雨的冲刷侵蚀,不同硬度的岩层被风刀雨刃雕琢,成就了这片外表冷峻、“内心”温柔的火山岩石柱。巨大的火山岩石柱犹如长身玉立、紧裹披巾的女性悄然肃立,波浪般的灰白地表承受着风沙的琢磨——这里是安那托利亚高原上的“卡帕多奇亚(Cappadocia)”。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那种震撼

土耳其,拥有着9处经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跨越了7000年的时间。希腊神话时代的废墟、罗马帝国的印痕、《圣经》传说里的城市——不同的文明元素镶嵌成了这个奇妙的国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2/38707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