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造林方法
在村旁、宅旁进行带状或块状栽植时,初植株行距3×3米或4×4米,及时进行间伐,调整密度,保证泡桐正常生长
方形穴的宽度一般在0.8~1.0米,圆形穴的直径一般是0.6~0.8米。穴状整地的规格不同,泡桐幼树生长量有一定差异,特别在山区,穴状整地越深,泡桐幼树生长量也越大。据四川农学院调查,整地深度达1米时,造林当年的泡桐幼树,比整地深度50厘米时,胸径生长量大56.1%,主干高增加68.9%。深度一般是0.5~1.0米,在土壤比较粘重板结的情况下,整地深度要大些,通常是0.8~1.0米,在土质疏松的情况下,深度可小些,通常是0.5~0.8米。在平原地区,穴状整地分3个步骤:。①穴状整地:穴状整地时,穴的规格因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不同而异
1、造林地选择:泡桐喜肥、喜土层深厚通气性好的土壤,同时又怕盐碱、怕水淹、极喜光,造林时选择湿润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或砂壤土作为造林地较为适合,也可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壤土至砂壤土的山地、坡地上造林,但应避免在风口造林
3、造林密度
圃地选好后,冬季深翻,施足基肥,春季浅耕细耙,作床。2、整地作床:选择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做圃地。整地要求做到床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便于排水。苗床作好后,床面要适当镇压,刮平,灌水一次,防止以后浇水时床面下陷,凹凸不平。苗床采用高床为好,结合作床,每亩施硫酸亚铁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
4、造林季节
播种可采用散播或条播,播后覆盖细土或焦泥灰,也可1亩用1kg种子拌200kg焦泥灰,然后播种,播后不再覆土。播种前灌跑马水,使水份渗透床面,并及时排除积水。要经常观测床内温度变化,发芽后,床内温度不超过35℃,温度过高时,要及时打开两头塑料薄膜、通风降温。(1)温床育苗移栽的具体作法是:作成宽1米,高30厘米,长10米的苗床,苗床间隔40~50厘米作步道。播后即在床面用竹片等作成弓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床面周围用土压紧,保持床面温度和湿度。随着气温的升高,白天可适当揭开薄膜,使幼苗得到锻炼。栽后5~7天桐苗恢复生长,成活率可达90%以上。移栽前全部去掉薄膜,进行锻炼,使幼苗适应露地条件。遇到干旱时,要勤灌跑马水,保持床面表土湿润。当苗木长到三对真叶时,如过密应分次间苗,待长到4~5对真叶时,即可移栽,移栽最好选在阴天,将3~4株苗同时带土起苗栽入一个穴内,栽后及时浇定根水
第一是挖穴。挖穴时要注意把不同层次的土壤分别堆放。挖穴时间因土壤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土壤可在造林前一个月挖为宜,特别粘重或板结的土壤在冬前挖穴效果更好
播种时间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为好,采用塑料薄膜复盖育苗,播种期可提早1个月左右。4、播种:泡桐播种育苗有大田直播、温床育苗移栽及营养钵育苗移栽3种,大田直播因出苗晚、出苗率低、苗木参差不齐、用工多、成本高已不为生产所用,后两种方法效果好,而被广泛采用
据河南省石曼滩林场试验,撩壕整地与水平带整地相比较,3年生泡桐幼树树高生长量大22.4%,胸径生长量大42.9%,冠幅大37.5%。④撩壕整地:撩壕整地比水平带整地在改善土壤条件、保持水土、促进泡桐生长方面有更大的优越性
一般从6月中旬起每隔20天左右追施速效氮肥一次,还可结合病虫防治加0.3~0.5%的尿素进行根外追肥。移栽后,为使苗木提早进入旺盛生长期,要加施追肥,追肥应本着早施、勤施的原则,尤其在旺盛生长期多施追肥,促使旺长。霉雨季节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和病害蔓延,干旱时要及时灌水,每次灌水后及时深锄培土,保持土壤蔬松湿润,促进苗木生长。9月份,停止浇水施肥,防止苗木徒长,提高木质化程度。对害虫可用药物进行诱杀,必要时应结合人工捕杀。5、苗期管理:幼苗生长期,容易遭受立枯病、地老虎、蛴螬等病虫危害,应及时开展病虫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150~200倍的波尔多液,及时拔除病株。必需及时间苗除草,从2~3对真叶开始,每10天间苗除草一次,使移栽前床内密度保持5~6厘米
第一步:先挖水平带;第二步:在水平带的外侧作高度和宽度分别约15cm的土埂;第三步:在土埂内挖壕,深度0.5~1.0米
在路旁、渠旁、河旁,泡桐可成行栽植。单行栽植,株距以3~5米为好;双行栽植,株距可采用3×3米或3×5米三角形配置
苗木根系要理顺,让其按自然的方向放于栽植穴中,避免根系卷曲,更不能窝根。栽植时,泡桐不能栽得太深,栽得太深幼树生长不旺,一般栽植深度是以苗木根颈处低于地表10厘米左右为宜,要进行高培土,以防苗木倒伏。要防止苗木根系架空,苗木放入栽植穴中后,由一人用手把苗木扶直,另一人把细土轻轻填入苗木的根系中,待根系中填满虚土后,再用脚轻轻把虚土踩实,然后再向根系周围和上面填土,这样可以防止根系架空,穴中填满土后,用脚把虚土踩实,但不要用力猛踩或用木棍等捣砸,防止伤根影响成活。土壤干燥时,栽后要立即灌一次透水,保证土壤与根系密接,保证成活率
1、苗圃地选择与整地:选择地势平坦、排
③水平带整地:水平带整地适用于水肥条件较好的缓波地,水平带整地的带宽因立地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带宽为1.0~2.0米,坡度较大时,带宽可小些,坡度较小时,带宽可大些。整地深度一般30~50厘米,水平带整地的带间距离因造林行距而定,一般是3~7米
一、播种育苗
鱼鳞坑整地一般分为四步,第一步:先将坑面挖成水平,破土圆面直径约1.0米左右;第二步:在坑的外围作一高约10厘米的土埂;第三步:在坑内挖穴松土,深度一般0.5~1.0米;第四步:在坑内靠山坡上部的一面作一月牙形蓄水沟,蓄水沟的大小因土壤水分情况而异,严重干旱地区蓄水沟可大些,深度0.5米、宽0.2米、长0.7米左右。②鱼鳞坑整地:山地一般可采用鱼鳞坑整地
泡桐种子千粒重0.2~0.4克,每公斤有种子250~500万粒。蒴果采集后,晾半月左右,果皮开裂、种子脱出、除去杂质、再晾五天左右,装入袋内,置于通风干燥处贮藏。选择生长健壮、树干通直、无丛枝病、树龄在8年生以上的优良单株做采种母树。1、采种:10月中旬前后,当蒴果呈黄褐色,个别开始开裂时,为适宜采种期。成熟的种子发芽率一般在50~60%,最高达80%左右
二、埋根育苗
填土时应先将表层土填入,再依次中层土和底层土,填土后要用脚把填入穴内的虚土踩实,并将其上表面作成馒头形。第二是填土。填土深度根据苗木根系大小而定,生产中一般填至离穴沿30~50厘米左右
山地人工纯林,可采用3-6×3-6米,多采用5×5米,每亩26株
移栽后的密度是否适宜十分关键,密度过大,苗木细弱,木质化程度差,冬季易大量干梢,降低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生产实践证明,以每亩留苗666~1000株为宜
泡桐的造林方法有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埋根造林、插干造林等,而植苗造林是一种主要造林方法
灌底水后,要凉穴几天,以免造成苗木烂根。第三是灌底水。造林前,如填入穴内的虚土不够踏实,还应灌一次底水,使穴内虚土充分踏实,避免造林后苗木断根或倒伏,影响苗木生长
我省多在春季二、三月份造林。它一般是在10月中下旬泡桐开始落叶但又未全部落叶时进行栽植。有一种带叶栽泡桐的方法,试验证明,其幼树生长比春季造林的好。植苗造林从落叶到树液流动前的整个休眠季节都可进行
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造林密度与泡桐种类、经营目的、立地条件、造林地类型等因子有关,根据科学试验和各地生产实践经验,泡桐的造林密度有以下几种:
泡桐育苗
泡桐可以和毛竹进行混交,在桐竹混交林中,泡桐造林密度以每亩13株左右为宜
撩壕整地的带面宽度和带间距与水平带整地相似,整地分3步:
山地造林,大苗易招风摇摆,采用“栽小苗平茬培育高干”的办法,效果很好。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可采用埋根造林。植苗造林所用苗木,一般为一年生或二年根一年干的平茬苗,苗高在4米以上,地径在5厘米以上。小苗高度1米左右,平茬后,1年主干高达3.2米
2、整地方式
在催芽过程中,每天用温水冲洗1~2次,并不断翻动。泡桐种子萌发需要光照条件,浸种一天后晒1天,可有效促进发芽,提高发芽率。具体方法是:用40℃的温水浸种,并不停搅动至自然冷却,再继续浸泡24小时,取出放入盆内,放在28℃左右的温暖处催芽。3、浸种催芽:浸种催芽是为了播种后出苗快而整齐。种子发芽不可过长,否则会因播后温度下降发生“回芽”而失败。4~5天后,当有5%左右的种子开始发芽,露出白尖时,即可播种。为减少病害发生,可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再用冷水冲洗,以消灭种子上的杂菌,减轻丛枝病和炭疽病的危害
一般10米2左右的苗床,可移栽1亩大田,幼苗长到5~6对真叶时,即可定苗。夜间温度低时可加盖草。移栽时将营养钵放入定植穴内,覆土与钵顶平。播种后要保持床内土壤湿润,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大部分幼苗长到4~5对真叶、苗高10~15厘米时,即可移栽。随着苗木的生长和外界气温的升高,逐渐延长通风时间,苗木长到3~4对真叶时,白天全部揭去塑料薄膜,进行炼苗,同时要及时间苗,促进幼苗健壮生长。(2)营养钵阳畦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的优点是可提前育苗、便于管理,还可解决因移栽断根所造成的幼苗死亡和蹲苗等问题,具体方法是:用营养土加水湿润后制成直径7厘米,高10厘米左右的圆柱形营养钵(也可将营养土装入纸袋或塑料容器内作成营养袋),将营养钵整齐地排列于阳畦内,使钵顶水平,喷水湿透钵体,然后在每个钵内播下催好芽的种子4粒左右,然后用细土覆盖,厚2~4毫米,最后覆盖塑料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