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杀伤天敌,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害虫再猖獗和次级害虫大爆发
(1)环境污染,残毒,人畜均遭毒害;
4、人们已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中心问题.生物防治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特色是它与生态环境的相融性和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性。生物防治是人类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昆虫病毒杀虫剂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以有机食品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工程的有力武器
这些弊端的出现,使得人们重新重视生物防治的潜在意义
(3)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3、病毒杀虫剂具有一般生物农药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对人、畜高度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此外,近年的研究表明病毒对寄主昆虫有一定的“弱化”作用,可使感染寄主飞翔能力减弱,产卵量及孵化率下降及其他生理机能退化,使其自然死亡率上升,对一些农药的抗性也明显降低,这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是有利的
2、应用病毒杀虫剂防治害虫的最大好处是,喷施过病毒杀虫剂的目标田块不但对当代靶标害虫有感染致病作用,而且通过感病幼虫的粪便、成虫、卵和死亡幼虫尸体等可传染下一代幼虫,病毒在宿主种群增殖,甚至传播形成流行病,使靶标寄主好几年处于低水平
4、生物防治
3、综合防治
以棉铃虫为例,主要手段有:
病毒农药参加生防是一种生态治理手段,目的不是完全消灭害虫,而是把天敌赖以生存的寄主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水平之下,恢复农田良性生态循环,最后获得最大的效益。1、昆虫病毒在害虫防治方面的重要特征是它们对寄主的专一性,在综合防治体系中是一种很理想的防治手段,选择防治害虫(不是一律通杀),在整个生态体系中有益昆虫的潜力就被利用
(1)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
(2)使用生物农药防治
一、已知的棉铃虫防治办法:
二、病毒杀虫剂在棉铃虫综合防治或生物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害虫抗药性直线上升,用药量不断上升,防治费用不断增加,忙于无休止地研制新农药;
5、自然防治
(1)农业防治:秋耕冬灌,压低越冬基数,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虫品种或短季品种避开害虫危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化学农药对农业,林业,牧业及卫生有害生物的防治,从而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效益。然而,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化学农药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问题:
2、化学防治
(2)利用趋性和引诱剂诱杀:如杨柳枝诱蛾、灯光诱蛾、性诱剂诱杀等
如棉铃虫的天敌有各种寄生蜂、瓢虫、小花蝽、草蛉、蜘蛛等,许多种类都可被人工繁殖后到田间释放,再通过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环境,可长期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少施或不施化学农药有利天敌的繁衍。一物降一物,达到以虫制虫的目的
人类从开始耕作起与害虫的斗争就从未停止过,故有“虫口夺粮,虫口夺棉”之说。人们针对害虫的防治因措施不同可分为几个层次:
当综合防治取得成效,特别是生物防治一段时期恢复农田良性生态循环后,天敌持续有效控制害虫危害,不需要采取措施(如施用农药,包括病毒微生物农药)防治害虫即可控制害虫危害在经济阈值以下
1、人工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