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病虫防治 / 泡桐丛枝病

泡桐丛枝病

防治措施泡桐丛枝病的防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染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常引起树势衰退,材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死亡。泡桐丛枝病又名泡桐扫帚病,分布极广,一旦染病,在全株各个部位均可表现出受害症状

用石硫合剂残渣埋在病株根部土中并用0.3度石硫合剂喷射病株,能抑制丛枝病的发展。也可直接对病株叶面每天喷200单位的四环素药液,连续5至6次,半月之后效果显著。两周后可见效,注药时间在5至7月份。第四是药物治疗。用兽用注射器,把每毫升含有10000单位的盐酸四环素药液,注入病苗主干距地面10至20厘米处的髓心内,每株注入30至50毫升

花瓣变成小叶状,花蕊形成小枝,小枝腋芽继续抽生形成丛枝,花萼明显变薄,色淡无毛,花托分裂,花蕾变形,有越冬开花现象。2.花变枝叶型

在生长季节不要损坏树根、树皮和枝条,初发病的枝条应及早修除。其次要加强管理。其比值在0.5以上很少发生丛枝病。改善水肥条件,增施磷肥,少施钾肥。据观察,土壤中磷含量越高,丛枝病发生越轻;钾含量越高,发病越重,而且发病轻重与磷、钾比值成反相关

症状常见的丛枝病有以下两种类型

病原泡桐丛枝病是由一种比病毒大的微生物–类菌原体(MLO)引起的。该病主要通过茎、根、病苗、嫁接传播。在自然情况下,也可由烟草盲蝽、茶翅蝽在取食过程中传播

秋季发病停止后,树液回流前修除病枝;或春季树液流动前进行环剥,环剥宽度为被剥病枝处的径长。第三是修除病枝和环状剥皮

另外,要尽量选用抗病良种造林,一般认为白花泡桐、毛泡桐、兰考泡桐抗病能力较强;山明泡桐和楸叶泡桐抗病能力较差。培育无病苗木,采用种子育苗或严格挑选无病的根条育苗。据观察,感染丛枝病植株的种子并没有病原。因此,实生苗发病率很低。首先要加强预防。如采用根条育苗,应挑选无病根条,且严格消毒。方法是将根条晾晒1至2天后,放入500至1000单位的四环素水溶液中浸6至10小时,再进行育苗

1.丛枝型。发病开始时,个别枝条上大量萌发腋芽和不定芽,抽生很多的小枝,小枝上又抽生小枝,抽生的小枝细弱,节间变短,叶序混乱,病叶黄化,至秋季簇生成团,呈扫帚状,冬季小枝不脱落,发病的当年或第二年小枝枯死,若大部分枝条枯死会引起全株枯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39963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