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保护 / 板栗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概述

板栗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概述

(3)、严把接穗关,不在发病栗园内采穗。(4)、选用抗病品种,如:短枝型,皮色灰白型较强。翌年3月上旬开始取食为害,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初孵若虫从母体内爬出扩散。翌春形成瘿瘤。冬季清除林内枯枝落叶、果。(4)选用油栗类抗性强的品种。寄主还有桃、李、梨、向日葵、玉米等。(郎学军)参考文献:[1]徐志宏、蒋平等.板栗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吴黎明、任钦良等.名特优果树栽培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3]邹锺琳、曹骥.中国果树害虫.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缺镁症:老叶先出现症状,从叶缘开始,叶脉间发黄,提早落叶。(2)8月上旬用30%杀螟松乳油600倍、2.5%溴氰菊脂4000倍或生物农药绿得宝1000倍、苏力精600倍对栗蒲喷雾防治。老熟幼虫长20-30cm,幼虫头部暗褐色,胸腹部暗红褐色,腹面淡绿色。缺硼症:嫩枝顶端萎缩,幼叶变厚,皱缩,质脆,空蒲多,坚果小,迟熟,须根少。2、防治方法(1)3月中旬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在下旬打孔注射1#1475;1吡虫啉药液。2、防治方法(1)、4-5月喷65%代森锌600倍液、多菌灵800倍液,隔7天1次,连喷3次,或在早春发芽前用4-5度的石硫合剂喷树枝抑制菌源产生。六、缺素症1、症状及规律板栗缺素症以缺锰、缺镁、缺硼多见,使植株生长受阻或矮化。幼虫蛀食栗实,对产量、质量影响很大。在板栗产区广泛分布。目前,板栗病虫害主要有桃蛀螟、栗绛蚧、栗瘿蜂、板栗炭疽病、板栗皮疣枝枯病、缺素症等,现介绍如下:一、桃蛀螟1、特点、形态和规律属鳞翅目螟蛾科。二、栗绛蚧1、特点、形态和规律属同翅目红蚧科。以幼虫在栗树芽内为害,被害芽逐渐膨大而形成虫瘿。1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芽内越冬,春季树液萌动时,开始为害,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飞出产卵,初孵幼虫蛀入芽内取食、越冬。(5)成虫趋光性差,灯光诱杀效果不好。(3)于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期,用50%杀螟松乳油、8%敌敌畏乳剂1500-2000倍喷洒树冠,杀灭成虫。枝干受害,病斑椭园,黑色光滑,失水后下陷溃疡,环绕一周,枝干逐渐枯死。或在4月份叶面喷雾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0倍液,间隔7-10天再喷一次,或用上述药剂400倍液浇根。2、防治方法(1)冬季清除林间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3)、缺硼:早春或雨季土壤施肥,每株施硼砂100-300克或在5月份叶面追肥0.5%硼砂液,方法同上。病菌在病落果、病枝杆上越冬,翌年春夏借风雨传播。四、板栗炭疽病1、症状及规律该病为害栗叶、嫩枝干和栗果,造成栗叶早落,嫩枝干枯死和栗果霉烂。2、防治方法(1)、3月下旬、4月上旬树干基部打孔注药,药液以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饱和液为宜。较重者4月下旬、5月上旬受阻的新芽、嫩叶逐渐枯萎,导致枝干枯死。2、防治方法(1)、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细弱枝、内膛短小枝,消灭越冬幼虫。五、板栗皮疣枝枯病(疙瘩病)1、症状及规律为害1—8年生嫁接栗树1年生枝为主,严重影响芽、叶萌发,甚至造成全株枯死,发病株当年通常不结果。浙江一年4-5代,以第3-4代对板栗为害最大,老熟幼虫在果树翘皮裂缝、落果中越冬,翌年5月羽化。或生长期叶面喷施2-3%硫酸镁,方法同上。(3)采收后带蒲存放5天以上的,用苏力精600倍液或在采收前用25%灭幼脲、除虫脲8000-10000倍液对栗蒲喷雾,安全、有效。主要寄生于1年生枝上吸汁为害,影响萌芽和发叶,甚至造成枝杆、整株枯死。(2)幼龄栗园可在4月中、下旬,人工摘除虫瘿。雌介壳呈球形,直径4-6毫米,暗褐色有光泽,上有黑褐色不规则斑纹。(2)5月中旬若虫孵化盛期,用35%快克乳油800倍液、40%速扑杀1000-1500倍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喷雾,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严重时树势衰弱,可引起枝条或全株枯死。(2)、及时清除枯死枝杆、植株,并烧毁。日灼、虫害机械损伤有利于病菌侵入。(3)、加强管理,增强树势。(2)、缺镁:根施镁盐或钙镁磷肥每株1-2斤。缺锰症:中部叶先出现叶脉间浅绿、发黄,向上下方向发展。2、防治方法(1)、缺锰:5-6月叶面追肥0.3%硫酸锰,5-7天一次,连喷3次。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树枝的芽痕裂缝等处越冬。三、栗瘿蜂1、特点、形态和规律属膜翅目瘿蜂科,又称栗瘤蜂。(2)、发病季节用多菌灵、退菌特800倍液于6月中旬后隔15-20天1次,连喷3次。一个个虫瘿内常有数条幼虫。幼虫体长2.5mm左右,乳白色,纺锺形,粗壮,无足。栗叶受害后,叶脉间出现园形或不规则黄斑,后逐渐变为褐色,后期病斑中央灰白,上生小黑点。于3月底、4月初发病,1年生枝干表皮出现许多疣状隆起小疙瘩,发芽明显受阻,受害轻者,后期可逐渐发芽、展叶。栗蒲受害后,蒲刺基部形成褐色病斑,栗实受害后,多数形成“黑尖”症状,种仁病斑近园形,黑褐色,后期失水干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0208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