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病虫防治 /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风景园林的审美源流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风景园林的审美源流

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海神、农神、酒神、花神、阿波罗、丘比特、维纳斯以及山林水泽等到华丽的雕塑喷泉,放置在轴线交点的广场上,园林艺术主题是有神论的“人体美”。地形、水池、瀑布、喷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树木成行列栽植

古代人生哲学与景观设计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发源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审美选择,进而以顺乎自然规律的设计指导思想而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更有“道法自然”以追求天人之意相与融洽的审美理想。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于是19世纪诞生于美国,无论是高楼密集之中的城市公园,还是界域辽阔的国家天然公园,首先都特别强调生态效应。在当今中国盲目模仿西方城市摩天大楼景观的时候,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者正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精髓和古代文化遗产,为现代人居环境的自然协调寻找新的灵感启迪

自然环境中诞生的人生理想

皇家帝王宫苑模仿海岸和岛屿景观,追求神话中长生不老的仙境,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帝王,他们已对现实得到满足,所以把神话中的“一池三山”作为他们理想的乐园。文人宅第园林模仿山川景观,追求人类和谐的理想境界,因为这些人大都历经风尘,饱经沧桑,对现实社会已经看透,所以把理想寄托于“桃花源”中,以寻得慰藉。北京的中南海、北海、南京的玄武湖,都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苏州的“拙政园”、“沧浪亭”,扬州的“个园”,都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大自然的原始风景给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者以极大启迪和创作灵感,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在于充分体现大自然风景品格,进而抒发造园者的情感和理想,在现实世界里创造出人生所憧憬的完美生境

至于风景区中大兴土木,在城市公园中大造现代化的游乐设施,甚至以“唐城”、“宋城”、“三国城”、“西游记城”看作是风景园林景观,由水泥制作的树根和人造各种植物组成“公园”,则是对风景园林基本性质的错误理解。由于中国风景园林具有上述对自然审美独特的历史渊源,可以说是现代园林已经有条件进入生态意识觉醒的新阶段,使风景园林成为生态生物圈、人类的智慧圈与对自然的审美圈三者相互重合的空间境域

古希腊哲学家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整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

他指出大自然为万物起始根源,过分理性的人类和社会必须复归其原始状态,才有平和美满。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有一个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事例:用木料做桌子,从人的使用观点来看,这是“成”,而从被破坏树木来看这是“毁”,即一定的使用价值是一定的生态价值换来的。庄子主张“无为而为”,“不知之知”,“大智若愚”,“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只有从更高的整体观看问题,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无成无毁的最完美的境界。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就曾有著名言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果把西方古典园林比为绚丽的图案,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清凉爽人的山林轻风。然而置身于中国古典园林之中,游人感受到的是群山环抱,水溪萦绕。大自然的野趣生机,远超过一切人造景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人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与大自然永远只能和睦相处,而绝不是超越征服

把自然界的景观引入人类的居住庭院之中,从而诞生了“园林”。虽然皇家帝王宫苑、文人宅地园林和风景名胜的起源不同,目的和功能不同,但对自然山水的审美和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是一致的,最终形成“风景园林”这一专门学科

道家强调“无为”“寡欲”“弃知”即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而为,个人内心修养与外在自然要相互融洽,顺乎自然规律是一切幸福和睦的根源,也是美感的根源

若从较早的五岳四渎、巢父许由的栖隐地等到一些萌芽形式算起,至古代文献诗中文中通用“园林”这个概念的西晋时期,其间经历了2500多年。此后又过了1600多年,在新中国才出现“风景园林”一词,其确定时间为1989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正式成立,于是明确了这门学科的基本性质,即以自然审美为主的生态境域或艺术美的生态境域。它是以审美为主要目的学科,同是又以生态境域性质区别于建筑空间

园林意境之有创造性者,首先是归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氛围,而不是得之于建筑密集的游戏杂耍场。至于将诗情画意写入园林,则是第二含义。“中庸”之道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任何事物发展到了极端就会走向其反面,主张“中和”,即适中和谐,不太过分,“庸常”即遵循物性,顺乎自然,“明成”即明白大成的道理;这样达到“天地人境界”整体平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完美的生态环境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才是风景园林意境的第一含义。“天人合一”生态观是中国古人自然审美的思想基础,古代哲学家认为人与自然和平相处才能获得美感

而他同时又把自然的山和水看作仁和智的象征,要求君子“比德”山水。因此苏州沧浪亭有“山水楼”,“面水轩”,环秀山庄有“问泉亭”和“一房山”,都将自然的山水寓为人生品行的园林意境。范仲淹曾颂扬“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种山水审美观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思想基础。孔子哲学的最高理想是“仁”,把能以“仁”的原则妥善处理人生世事视为“智”。孔子曾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现代生态审美

如在山东沿海以海岸岛屿景观为背景,产生了海上仙山传说,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在昆仑山以新疆博格达峰的雪山、林海和由冰川形成的高山堰塞湖的天然景色为背景,产生了西王母宴周穆王于瑶池之上的神州故事,形成了昆仑神话系统。中国在自然崇拜时期,以自然地理中名山川为蓝本,产生了极为丰富的神话故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3/01/40300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